會員別館
本單元為會員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901 2002/08/07-02:36:46

供春變色泥的桃紅魅影,真有點讓人想入非非。

julian兄,此壺就是高峰所制“顧景洲設計仿鼓壺”,壺身淺蓋闊,只是尺寸大了點。總體來看,還是小葵八瓣壺更好,只是所用紫石朱泥無法表達小壺的靈秀之氣度,若是用大紅泥、大紅袍或嫩蜜瑰紅才真是極品,餘老有興趣嗎?

回覆1:"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0429 2002/08/07-02:54:23

901兄,完全同意!(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請問高峰的"顧景洲設計仿鼓壺"泡茶工力如何,聽說文革紫泥泡茶質素不俗!我曾在香港某百貨公司看見一個顧景洲的鼓壺,好似高峰的仿鼓壺較美!

回覆2:"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901 2002/08/07-03:09:19

景洲大师中后期所作茶壶,手艺精湛自然之事,我也曾见过其部分作品,功夫所到之處,盡顯大師風範。高峰的作品端正嚴謹,功\力不淺,也有可能是我攝影技術有限,未能充分展示其作品的妙處,但相信此壺雖不如景洲的作品精美,也屬於高手之作,希望其能再上一層樓,爲衆茶友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有請余老利用不同的角度來展示此壺的好處。遲點我會在此專題貼些小壺的照片。

回覆3:"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0452 2002/08/07-07:33:14

對不起,新手請教。請問《倣古壺》和《仿鼓壺》是不是同一個壺型?我還沒有機會見過顧大師的《仿鼓壺》作品或相片,最近,剛好在一個日本知名的紫砂壺藏家和研究者的網站上,看到介紹仿顧大師作品的《倣古壺》(許艷春制),該網站推崇許艷春制的《倣古壺》仿的幾近原作。我看那壺型和高峰的《仿鼓壺》很像,(但是紐和壺嘴略有絲微不同),壺的名字也是很微妙的不同,不知是不是仿自同一個壺,請前輩們指教,謝謝。

P.s.對不起,第一次偷圖和貼圖,不知道有沒有貼成功?

回覆4:"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0452 2002/08/07-07:35:24

《倣古壺》(許艷春制)

對不起,新手請教。請問《倣古壺》和《仿鼓壺》是不是同一個壺型?我還沒有機會見過顧大師的《仿鼓壺》作品或相片,最近,剛好在一個日本知名的紫砂壺藏家和研究者的網站上,看到介紹仿顧大師作品的《倣古壺》(許艷春制),該網站推崇許艷春制的《倣古壺》仿的幾近原作。我看那壺型和高峰的《仿鼓壺》很像,(但是紐和壺嘴略有絲微不同),壺的名字也是很微妙的不同,不知是不是仿自同一個壺,請前輩們指教,謝謝。

P.s.對不起,第一次偷圖和貼圖,不知道有沒有貼成功?

回覆5:"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0321 2002/08/07-10:03:32

唉!
看了這標題,偶似乎無法體會為何"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是有針對特定之茶嗎?台灣的烏龍茶似乎比較適合壺體飽滿壺蓋適中,壺的大小就由飲茶人數來定,但相信901兄所言必定有其涵意還望告之解惑..................................

回覆6:"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901 2002/08/07-14:05:15

452,所貼照片是顧老仿鼓壺沒錯,仿鼓——仿古均是指此類壺型,叫法不同罷了。仿鼓壺僅是指近似此類壺型的茶壺,至於來歷可能余老較清楚,本人想是:模仿鼓的造型而制的茶壺。此類壺歷史較長,所制者衆,大中小型號具全,大師無名者均累有所出,影響不弱于石瓢壺。同一類壺只是大形體相同,至於壺嘴壺把可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上述兩把仿鼓壺已是非常接近,均可認爲是顧老所設計品種(注:但非顧老所創,仿鼓壺已早有之)。
321,"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的出處要查一下,我久不習經,只記其內容,忘了出處。本人理解如下:正如julian兄所言,對於用茶量大,相對易出味的潮汕功夫茶(單樅、水仙等)及特別強調茶香口感及餘韻的安溪鐵觀音,泡茶要求水溫高、時間短、茶湯均勻,因而要求茶壺小且淺(最好出水快,功\夫茶常用蓋碗),蓋\口闊可讓泡茶者用不同的沖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先後濃度(如前幾泡從週邊沖水,後幾泡從中心位置沖水),同時也是頻繁換茶葉所需(壺小所致)。Julian兄是否有同感?

回覆7:"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2002/08/07-16:42:20

將壺把與壺流略拉攏近壺身,使主題(壺腹)突顯,流把做輔以襯托壺身,則精神韻味即自然地盪漾開來矣....(圖為高峰手製•仿鼓壺)

據老朽所知...,仿古壺最早見於清季邵大亨之作,就算不是原創,也是將此品種做出名氣之人!
452小姐所貼的仿古壺(先不論何人所製)...略帶老味,壺把與壺流拉得較開(此為仿民初作品的特色),氣勢就會顯得較渙散,壺頸內縮太大,身筒不勻...,使整體協調性稍欠緊湊,仿古壺的精神所在~壺蓋外緣與壺頸口的外緣圈之相疊之處(即所謂天地處)不很工整嚴謹,是其憾也....(此壺可肯定是摹製顧老風格尚未建立之前的作品)
顧老影響近代壺藝較巨的風格是...,將壺把與壺流略拉攏近壺身,使主題(壺腹)突顯,流把做輔...,以襯托壺身,則精神韻味即自然地盪漾開來矣....

回覆8:"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拿也安泥 2002/08/08-18:19:51

余老解說的很深入淺出 夠清楚 要看顧老ㄉ 真品?............難!!要看圖片?((宜興紫沙當代名人作品集錦))封面便是 !顧老主編((宜興紫珍賞))P191也有,做ㄍ比對,嗯~~~~恩~~有差ㄛ!

回覆9:"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Julian 2002/08/08-20:44:48

我跟901兄的理解大體上是一樣的﹐但在小節上卻有點不同。首先﹐我一直只引用901兄所說的一部份﹐那就是"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其出處是翁輝東的[潮州茶經--工夫茶]。至於“蓋宜闊不宜小”﹐小弟不才﹐不知其出處。但據小弟的實際經驗上﹐蓋\不宜太闊﹐應說是恰到好處吧﹗除非是泡潮州的凰單欉茶﹐因其條索頗粗長﹐壼口闊才容易入茶葉。
至於注水的掌握確是潮汕功夫茶的一大學問﹐但緣壼邊注水的原因是怕沖散壼內茶葉的佈局﹐俗稱“茶膽”﹐是潮汕功\夫茶特有的。“茶膽”之說對不了解的人覺得是無中生有﹐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潮汕功夫茶中﹐有小弟認為最考功\夫的一門﹐納茶﹗納茶是把適量的茶葉分粗細﹐共分為四份(其中一份是茶末)﹐按恰當的比例﹐用熟練的手法分次裝入茶壼裏。因此壼內便形成以茶末為中心的佈局﹐“茶膽”是也。若注水時不是緣壼邊﹐而是直沖入壼中心﹐“茶膽”裏的茶末便會給沖散至流出茶湯裹去。
對不起﹐好像離題了﹗小弟可以講潮汕功夫茶講幾天還未完呢 :-)

0321兄問﹐"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是有針對特定之茶嗎?答案﹕是﹗也不是﹗例如0321兄說﹐台灣的烏龍茶似乎比較適合壺體飽滿﹐但我認為應該是比較容易才對。此道理非常簡單﹐就拿一個200cc以上﹐跟一個100cc的壼作比較。在投茶量上﹐在200cc以上的壼裏多下幾顆﹐甚至十幾顆茶葉對茶湯的表現不會有致命的影響。但若用在100cc的壼時﹐多下幾顆便會影響很大了。因為其壼的容量和茶葉比例小嘛﹗台茶最講究置茶要“鬆”(至少我認為是﹐若不是還請指正﹗)﹐所以壼體較大會比較容易掌握。正如0321兄說﹐“壺的大小就由飲茶人數來定”。但若只有兩個人﹐或甚至是獨飲﹐總不成一定要用200cc或以上的壼來泡吧﹗所以我說﹐"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不是有針對特定之茶。

但正如901兄所言﹐對於特別強調茶香和餘韻的安溪鐵觀音﹐若不選用壼身較小和較淺的壼來泡﹐是沒法泡出其氣魄和神韻來(或喚作霸氣)。就拿保時捷跑車跟美國的“大水牛”車作個比方。美國的“大水牛”車雖然可以用來在賽車場上跟別人斗車﹐但比起保時捷跑車卻顯得力不從心了。不知0321兄你明白我的意思嗎﹖當然﹐最簡單不過的解釋方法便是拿兩個壼來泡安溪鐵觀音﹐一對一的比較﹐大壼比小壼。小弟當然試過﹐更是很心痛的去試﹐因為一早已知到結果。畢竟好的安溪鐵觀音得來不易﹐價亦不低﹗所以我說﹐"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也是有針對特定之茶。
至於人壼合一的問題﹐遲些再說吧﹗

回覆10:"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0321 2002/08/09-10:17:58

看了Julian兄的文章後就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像901兄對茶文化瞭解的透徹是可以理解(必境中國是發源地),那Julian兄的專業知識如何取得?偶只能在無書的階段摸索,所以感受到的及吸收到的也有限..............................,所以有很多的專業主題,我可是搭不上,只有看的份,最多在發個問題罷了!

回覆11:"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0452 2002/08/09-10:41:15

謝謝余老,謝謝901前輩。
總算稍微有一點概念了。因為,有時看很多壺型長的很像,但名字卻不同,而有時,名字相同,壺型卻完全不一樣,所以時有一些困惑。

回覆12:"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901 2002/08/09-14:16:02

321、452,小生胡扯了,象餘老及julian兄才是真專家也。余老還有沒應題的壺來貼一下,我這廂晚點才有照片。

回覆13:"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Julian 2002/08/09-18:51:21

我的天哪﹗901老兄不要這樣害我吧﹗這麼一頂帽子扣下來﹐小弟以後還有立足之地麼﹖原本還想胡扯一下人壼合一的“偉論”﹐現在真的有點不敢了﹗
其實我只是對潮汕功夫茶﹐也只是這麼一個潮汕功\夫茶有點點研究﹐其他的就真是不太懂了﹗這只因為自己是潮州人﹐而先父也是一個頗熱愛潮汕功夫茶的人﹐所以偷到一些罷了。說來有愧\﹐小弟其實真的不佩稱自己為潮州人﹐因我不懂講﹐也不懂聽潮州話﹗就只有在泡茶的時候才有點算是潮州人。

0321兄奇怪小弟是從何得知關於茶的知識﹖其實0321兄你不是一早已知道答案麼﹖你說﹕“偶只能在無書的階段摸索。。。”﹐那就是書本啊﹗當然還有網上這一途逕呢﹗再加上一些實際經驗便是了。
不要說甚麼專業不專業啦﹐大家胡扯一通(廣東話叫“吹水”﹐很傳神﹗)﹐鬧熱鬧罷了﹗畢竟愛茶人的圈子本就是很小的啊﹐知己難求。何況錯了﹐這裏有各大高手坐陣呢﹗901兄不要誤會﹐我不是說你在“吹水”啊﹗

回覆14:"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0215 2002/08/09-22:21:16

/////"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各位大鍋找來找去可能這把比較切入主題:
~小仿古壺~
作者~顧陸舟
泥料~大紅袍
容量~180cc


PS:就壺工藝水平而言,個人比較喜歡收藏大壺

回覆15:"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0429 2002/08/10-00:28:02

看完Julian對茶壺的高見後,還請余董多制一些200cc以下的美壺。當然最好是嫩蜜瑰紅、大紅袍、翠裡紅和滴翠等珍貴名泥,以餐同好!!

Julian兄,請快講「人壺合一」吧!相信有不少會員都好想知道!

回覆16:"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蓋宜闊不宜小”
發言人:901 2002/08/12-18:41:29

Julian兄,小生雖身在大陸,卻也僅是對茶事略懂皮毛,只因是業餘愛好也,所談當我吹水即可。本人只是業餘好茶,偏好岩茶、鐵觀音清茶,恰恰好偏愛朱泥,因而掉進餘老所設的真壺網內,無法掙扎開脫了。
餘老,討論衆多的葵八瓣壺可會重作?大皇袍葵八瓣真是令衆多壺友念念不忘,應衆要求,何不作190CC、280CC、370CC的三種容量等級,以銷售統計來調市需求?

©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