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Q&A
目前位置: 紫砂Q&A 请问余董
本单元为自由讨论区,文责及取用图片之来源概由文者自负,图文内容并不代表真壶立场。
为免触犯法令,如张贴它站、他人或不当图文,或有广告之嫌时,真壶拥有删除之权利。
请问余董
发言人:无名 0909-10:27

壶内发现一条红线

请问为何有一条类似红线的痕迹
回覆1:请问余董
发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0912-20:26

如附图的壶嘴部位,可见红线已被渲染后的特殊效果,这就是老麻瓜所云;《大自然的表情与作家手法交错下的画布效果》。图片为:古农真壶稀世名泥壶系列‧景舟式掇只壶r~【二代墨荷】

呵!呵!

无名兄好问题!

当看到您询问后,老麻瓜查看了一下资料,这把壶是许仲老师的小高潘壶(二代墨荷)无误。

再回头看了一下很久以前的『泥料小典故』里头有关「二代墨荷」的说明,发现内容确是太简略了点,难怪无名兄会有疑惑...。

老麻瓜刚刚已将之前「二代墨荷」的资料稍微补齐了一些,尤其关于您询问的「红线」问题,应该能解您之惑,现先张贴如下:

二代墨荷
【本稀世名泥为古农真壶有限公司独家研发之泥料(别无分号,若有同名称者必属赝品泥),有关泥料名称及泥料说明,已受智慧财产权法保护,多数的泥名并经申请两岸注册商标,请同业切勿随意抓取资料及泥名张冠李戴,试图混淆视听获取不当利益,为表相互尊重,君子请务必自重!】

“二代墨荷”为取代墨荷泥的精进改良版,无论水色、质感、茶汤敏锐度及色调都更质精而高级。

本名泥洋溢古代文人雅士的气息,高贵典雅之色调与质感,充分展现新古典主义风采;古陶研究所刻意于墨荷的原矿中,以繁复的解析挑拣练泥工艺,设计创造出器身密布极细的“素烧熟黄砂”及“生料红颗粒”,似黑夜繁星不可胜数,且不夺内敛的墨草绿本色;亦即老麻瓜刻意以墨绿为底,“素烧熟黄砂”露出些微砂质朴感,“生料红颗粒”制造出渲染的天然画布之效!

注:刻意保留“生料红颗粒”于泥料之间,就是希望让造壶的作家们于拍、打、拉、拖、光、润等施工游动之际,能保留下来天然矿物与精湛工艺交错下的独一无二之美感!或渲染成团、成圈、成线、成片块等等天然画布效果...。

本泥系色彩似西湖浓荫荷叶,又若雅客画士笔下之写意气氛,柔顺而不失敏锐,简洁豪放,气韵之天成,无可比拟;圆、方、筋、花,均可制成佳器,是古农陶艺研究所精心创制,为最具气质之紫砂泥当之无愧!

冲茗茶汤圆融不凡,香飘气扬,甜滑甘顺,养成后似出众佳人,秀雅慧中,君子好逑也!

墨荷泥主要珍贵原矿产于宜兴赵庄山矿系。

窑温约1100度c。

收缩比:约20%。

咳!咳!...也就是说,无名兄看到的红线,是出于老麻瓜昔年练泥时刻意打造出来的胎表效果...。

现在基本概略的说明一下「二代墨荷」的提练。

1.熟料黄砂:
先挑拣取出矿中的黄色部份,打成片状晒乾,再敲打成细碎块,过筛成所要的40码黄生砂,再入窑素烧(约750-850摄氏度),即成已初步收缩过的待用「熟料黄砂」。

2.生料红颗粒:
先将矿中的红色部份取出,打成片状晒乾,再敲打成细碎块,过筛成所要的30码「生料红颗粒」待用。

3.将墨荷原矿中已挑出黄、红矿物的剩馀绿色矿物部份,挑拣掉石灰、铁质等杂质后全练成球浆,沥乾后将程序1、2的待用熟黄砂、生红砂全部调回浆块中反覆捶打成泥,并抽真空入库陈腐待用。

重点是...,当造壶作家造好壶,光好明针后,整个胎表是光滑的平面,但等烧成后,因黄熟料砂已先经过素烧收缩过了,所以成品的胎表会形成黄砂突起的质朴效果;而因为30码乾的「生红砂」加入湿浆块后,会慢慢渗入水份于「生红砂」中,待作家成型工艺一挥洒起来,就会有『湿的生红砂』被工具的游动带著走,所以老麻瓜笑称这是『制壶老师的画布』!

无名兄看到的一条红线,就是许仲老师挥洒造壶时「大自然的画布效果」,真的很美!

「富贵土」、「赤鳝」也常有这种红线效果,被真壶老玩家们视为瑰宝珍品,而爱不释手也!

注:其实壶内壶外理论上都要有或多或少迷死人不偿命的红线,只可惜壶外胎表因必须要有精加工光明针等繁复细琐的施工,所以本来画出来的大部分红线,都已被无情的渲染开来,很难如无名兄的爱壶身筒内部因加工程序较少,而很完整的保留下来很清晰完整的红线,而为何红线就这么一截而终,盖...那颗30码的「生红砂」已被许仲老师“从有刮到无”矣...!
回覆2:请问余董
发言人:无名 0913-10:53
感谢余董拨冗解答心中疑惑
© 2024 古农真壶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