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Q&A
本单元为自由讨论区,文责及取用图片之来源概由文者自负,图文内容并不代表真壶立场。
为免触犯法令,如张贴它站、他人或不当图文,或有广告之嫌时,真壶拥有删除之权利。
有一股淡淡的兰香扑鼻而来...
发言人:VIP0200 0607-15:21
泡茶,其实我是个门外汉,以前都是同事泡茶我喝茶,对茶壶更是不讲究,只听过宜兴紫砂壶很好,好在那里?不知道!
今年初友人送我一把茶壶,这是他以前长驻大陆江苏时买的,说叫"大红袍",大红袍是壶名勒还是泥料名?我也不知道,更没再意.不过倒引起我泡茶的想法,刚开始,泡的是"生茶"(老姐送的,叫高山翠玉茶),只觉的苦涩难喝,所以我便放很少茶叶,冲水后也尽快倒出,后来想说生茶如此难喝,便改喝老茶,听说也比较不伤胃.
老觉的自己泡的茶远不及卖的人好喝,难倒试喝的跟买到的不同,不无可能,但凡事反求诸己,是自己茶艺烂吧!上BBS找资料,乖乖...茶艺没找到,倒看到"大红袍"是一种稀世茶叶名,呐耶庵勒?那我的茶壶是什么哇哥?跑到诚品翻了一大票书还是没找到"大红袍",倒是看倒不少茶壶,还真有趣...,于是跑到玉市逛逛,顺便打探一下"大红袍",果然"大红袍"也是一种泥料,但所费不赀,真假难辩,甚至也有加入重金属颜料以求色泽....,哇勒!喝不到好茶没关系,喝到重金属就代志大条啦,本来很想随便再买几只壶,却不知会不会被骗,甚至喝到不该喝的,只好空手而回,再上网作功课了,这次不上BBS了,看了几个网站,终于来到"真壶",里面竟有"大红袍",而且还是"该人"所鍊,愈想愈糊涂,但也愈看愈明了... 不过勒,还是想见识一下真正"大红袍"(其实是求证啦),于是驱车上台中,两年多没到台中了,竟然多了个南屯交流道,害我胡绕一通,总算来到"真壶",所谓内行看门道,我这外行也仅能看热闹罗,店内陈列之壶恐怕是我在玉市看到总数数倍之多,实在目不暇给,给我看了两个下午,总算砸下银子买了一把顾陆舟的西施壶(大红袍)(其实我还是比较喜欢方小龙的那把西施壶..)及一把方小龙的井漾壶(三代石黄老朱泥),唉!这两把壶对老壶友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我一个生手来说好比天价,我可是从来没买过茶壶的哦.回到家还真是忐忑难眠啊!
为了怕失手(不小心把茶壶惊破了),先拿井漾壶试车罗,泡了三天的水,外加牙粉刷洗及煮壶各一次,总算该上路试车了,原本是想拿来泡老茶,但看了看Q&A,三代石黄老朱泥似乎比较适合生茶,唉!我大概又买错啦,但若不发挥"壶性",岂知此壶的好坏,所以又把之前的高山翠玉茶那出来泡...
余老有云"三代石黄老朱泥 适茶性宽广随和,茶汤敏锐而略带恬适,柔滑且不失骨气,似内功高手,外柔而内蕴刚烈之意!" 嗯....有点懂又不会太懂,泡看看再说....
因为是"生手",到底"翠玉茶"喝出来该是个怎么样,其时我也不知?但这次我"好像"注意到一点茶汤似乎软软滑滑的,是不是以前也有,只是我不会喝茶没注意到?
第二天,我又泡了一次,但体会不出差异性,因为太久没喝生茶了,被56兄说中"首先还是要您对常喝的茶品要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和"需求"...."
所以我就泡另一泡半熟的茶,这一泡我较常泡,应该比较熟悉,这是天X的茶王,以前在喝很甘甜,其甘甜度一直让我怀疑有加料,今天一泡,我的感觉似乎甜度较淡,但却似平均分部于口腔中,但怎么说还是甜,真的不知如何写出差异性,而且以前可以泡六泡以上,今天泡到第四泡好像甘甜味就"退驾"了,但这也仅是我揣测....
为了感受这只壶的"价值性"与"差异性",我重新放入茶叶再泡了一次,第二泡及第四泡我将茶叶掏出放入朋友送的"大红袍"中(其实到了真壶我就发觉这只不是大红袍了),但泡出的茶可说差异性不大(可能我还不太会喝茶?...)
说真的,我有点慌,可能我不会泡茶,什么茶壶对我也没什么影响,看真壶Q&A中,有人买了壶回家一泡就说差好多或说很好喝(不过怎么好喝似乎也语焉不详....),我实在感受不出差异性,不知辛苦钱是不是砸错地方了....
Q&A中提到应以毛茶来试茶壶....,所以我想应该再用翠玉茶试过,该如何试呢?我想了很久决定将真壶的三代石黄老朱泥(以下简称A壶),与友人送的的大红袍(以下简称B壶)分别泡上等量的翠玉茶,浸泡相同时间后,倒出作交差比对.
赫!...其结果竟让我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

以温茶来说:
A.入口后有一股清香飘荡在嘴中,茶汤完全没有涩味,若有似无的微苦,不刻意感觉或唇舌刻意吸允并不会注意到,滑滑嫩嫩的,感觉很好
B.入口后前齿会感到涩涩的,有苦味,注意感觉,其苦味是由前舌下方顺著两边齿缘慢慢延伸,茶汤虽还能入喉,但感觉不是很好. 哈!...这终于让我想到之前为什么会舍生茶就老茶了!

凉了以后:
A.茶杯接近嘴唇时即有一股淡淡的兰香扑鼻而来,似乎比温茶时更强烈,茶汤入口冰凉,虽有淡淡的苦味,
很快可以接受,不会觉的不适,也没有生涩感
B.茶杯接近时刻意仍闻不出有香味,入口后前齿会感到涩涩的,不好入喉,入喉后片刻嘴巴感到涩涩的,喉头有股沙沙的感觉..

闻茶壶盖:
其实之前泡生茶唯一感觉不错的就是闻茶壶盖,因为茶汤生涩,惟独茶盖倒有股茶香,原本以为这种方式不"健康",不足以外人道矣,那知这竟是VIP0056兄的压箱绝活...
就茶壶盖香气而言
A壶每一泡都可以感觉有一股似幽兰似鲜果的轻香迎鼻而来,只是香气与层次浓淡之区别
B壶经A壶相比之后,竟不觉的香,以前的熟悉的茶香反而让我觉得有点甜腻而焦燥

我怀疑会不会是茶叶量不小心弄不对了,因此将茶叶掏出,掏出后,发觉A壶内之茶气犹如之前茶壶盖的香味扑鼻而来,而且香味更甚于壶盖,层次分明,恰如56兄说的有前.中.后段气味
B壶掏出茶叶后,有股温热却似焦燥之茶气亦如同茶壶盖,不一回儿又伴随著淡淡却不宜人的砖土味(应是此壶窑温不足,这一直是我的忆测..)
将B壶掏出之茶叶换入A壶倒入热水后,倒出茶汤一喝,竟是浑不对味,只觉的舌根及喉头四周一阵生涩,久久不散,只饮一口便不敢再喝,为免A壶"破功",我尽速将茶叶取出,以热水洗壶....,而这苦涩味久久不退竟与满脑子的疑问陪我一整夜...

这样的结果确实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开始思考其间差异性及问题点:
1.两壶,茶叶相同,茶叶量亦同,浸泡时间亦同,差距仅在容量,两壶相差不到10cc,茶汤差距应不致于此,(就算有以我一个生手也应该喝不出来才是)
2.茶叶的问题
可能茶叶不是很好,因为我都没有喝出回甘(我认为好茶叶应可喝到回甘,若不对请指正),但若是茶叶不好,依之前56兄所言,A壶表现应可使好茶更好,坏茶更坏,应该A壶的茶会很难喝才是,未何我于A壶喝不到涩味,莫非A壶有修饰茶汤之功,但显然与56兄所言有出入,我的三代石黄老朱泥竟可以修饰茶汤,除非已换档了?...
若是茶叶不差,则B壶便有败茶之嫌了(不知这是不是你们所说的"败茶"),但于A壶我也都没有喝出回甘,所以茶叶应不是很好才是
3.茶汤差距之大归咎于我,我浸茶的时间刚好适合A壶,不适合B壶,但我先后各泡四泡,每泡时间皆刻意不同,若问题出在浸茶时间,B壶也不可能每泡皆涩,(我两壶每泡茶汤皆有留下一杯最后又作交差比对)
4.那就是:仅试一次,结果不甚客观与公平罗....


第二天原不想再泡茶了,因为充满疑问而且好累喔...,
适巧二姐带好友到访,我随口将昨天结果说了一次,她们都说不会是茶壶的问题,是茶叶量与浸茶时间的问题,我只好再做一次,顺便排除昨天第四个问题点.
为了也厘清昨天第一个问题点,今天倒水,我先将热水倒入一茶海,再倒入壶内以取等量热水,
同样泡了四次,结果竟是一模一样,(只是最后换茶叶的动作我没再做了)
我想问题点应在第二点了

二姐及朋友走后,我想趁著记忆鲜明时,把结果写下来了,满桌茶汤都是凉的,先写冷茶部份,
写热茶时竟不知如何表达,只好再用A壶泡一壶以唤醒脑海中的茶感,顺便润个口,忙于打字,
第三泡忘了倒出,待想到时至少应有五分钟以上了,入口后只感觉前齿及上颚稍涩,舌根稍苦,仍可入喉,论生涩度还远不及B壶第一泡,怪哉?


打完字后原本已要把心得放到网上了,但上网一看余老回答我的的Q&A,不禁让我怀疑之前评比的公正性,
我漏了一点:A壶从未泡过老茶,B壶有泡过几泡
所以我有点怀疑问题可能出在这里...又是漫漫一夜
今天,我把B壶用牙粉彻底洗了一次,开水烫了几次 (有没有用,我不知道?)
就B壶再泡一次,但茶汤仍有生涩感,至此,这把茶壶我再也用不下去了(原本昨天就要"封壶"的).

在整个测试的过程,心中有种罪恶感,其实,喝茶是个雅致的事情
真的不该像我这样子
但想想....
若不如此 以我一个饮茶生手又如何分辨出茶汤差异性?
岂知茶壶好坏对茶汤确实有某种程度的影响?(说穿了是怕自己被骗啦...),
恐怕不知要浪费几斤茶米后,某天蓦然回首才知道问题出在何处?

其实所谓的"茶壶好坏"就像余老说的"纯净之原料、良好的精加工、极致的窑温......缺一则劣品矣"
我仅能说我只试出这两只壶的差异性,证明我买到的是把好壶(或许B壶是个烂壶,但友人可是诚诚意意的送我哦)
至于其它不同的泥料,会有什么结果,我也想知道,但我想若我再钻下去恐怕会散尽家财,也已违背我原先饮茶的目的了.还好,这个神圣使命,在真壶的Q&A中一直有人做....(当然余老居功厥伟,其它前人也很不错)

之前任凭Q&A中讲的天花乱墬(Sorry, 可能用辞不当), 我仍抱持怀疑态度,而且有些也写的蛮生奥的,让我这生手无法理解,譬如56兄的"收敛与发散",至今我仍在揣摩....
56兄有云:"茶汤香气、口感在那部位产生变化,这些要有人指点一下;自悟要好久咧!"
但自己不先试一试又该如何接受别人的指点,
这一试 果然让我试出蛮多心得,但仍无法言传,仅能就前人所言一一去找印证,
也试出很多疑问,有些疑问以后我会再一一请教, 有些可能会让你们这些老手啼笑些非,但还请不吝指正...

篮子兄有云:"钱要花在刀口上,花一分钱要有一分钱的收获.很多人说茶就是茶,茶为主,茶具为辅,就是用杯子冲也行.当然行罗!(如果您喝的是珍珠奶茶...等等),但如果您喝的是上等的高山茶...等等,那您在壶具上的投资可是一点也省不了!(除非您甘愿花三五千元买来的茶,喝起来像三五百元等级).好茶还得配好壶,才能享受舌尖的极致快感!"
我想我已经验证他的话,也开始想像若是三代石黄老朱泥配上高峰岩茶其甘甜滋味会是如何?....,我曾在真壶喝到高峰岩茶,喝后有一股淡淡回甘从喉底渗出...

Ps:上述泡茶过程是就我习惯之法泡茶,置茶量,浸茶时间可能不甚正确, 我向来置茶量较少,因为我怕茶汤苦.正确置茶量,浸茶时间..等等如何?,希望真壶能再多辟一单元,教我们这些新手如何泡壶好茶,让老手互相交流,免得像我空有好壶而无好茶艺,不知那天端出让人贻笑大方的茶汤来



回覆1:有一股淡淡的兰香扑鼻而来...
发言人:VIP0056 0608-12:32
「余向不喜武夷茶,…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芳扑鼻,舌有馀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清代袁枚《随园 食单》--

拜读了VIP200兄的大作后,赶忙将家中唯一的小龙三代石黄请出来配合高峰岩茶试一试。因少用,应未换档…但发现这泥料有一特点:茶汤入口,在舌尖后约0.5cm-1cm处(含糖果的地方)有股「丝绒般」馥郁满厚的感觉,慢慢散开到口腔各处。如同袁枚所言:不忍遽咽!
以前曾闻一人对小弟说,茶入口要有“酸、涩、苦、甘、甜”五种转化;每一种的出现就会让味觉出引唾液,茶水和唾液混合时造成舌头上水份渗透压力转变而让您觉的茶好喝。如何俱足茶水的五变,让我们得到最大的安适,此应该就是“喝茶变成雅致事情”的究极真义了。

1.三代石黄让VIP200兄觉得:「入口后一股清香飘荡在嘴中,茶汤完全没有涩味,若有似无的微苦,…滑滑嫩嫩的,感觉很好。」,嘿嘿嘿…大哥!高手来泡也是求这个啊,况且您用的是“高山翠玉”,这种茶普遍只追求花香一味,生、涩难免。至于「将A壶的二、四泡掏出放入B壶…」,有人说:泡茶首泡最重要,第一泡失败了,后面就不用喝了。
2.闻茶壶盖,这主要在作茶汤未入口前的评鉴。还有一招更利害,注意在沸水冲茶的瞬间,若此时闻到股花香(令您流口水的花香),这泡茶保证让您大呼过瘾!
3.「可使好茶更好,坏茶更坏…」,这可说是指大红袍“坏嘴斗”。三代石黄可说是“偏激家族”的一员,但还不到“非常偏激”。有时茶的体质不同,选壶时,带一点“圆融”的泥料反而有相乘之表现。以茶选壶!以茶选壶!
4.以小弟猜,200兄的壶可能未换档?要换档,可能在您的壶耗掉约半斤茶时。茶汤凉了后有「淡淡的苦味」,还没到;茶汤凉了后有「甘甘甜甜的味道」就到了。猜想此泥的特性,可能在换档完成后会让您茶汤入口像在含“麦芽糖”吧??
5.老哥!这个“收敛与发散”不会生奥,待您用了大红袍后就知道了!

题外话:将小龙井漾壶外型诠释的最好、拍的最美,是“篮子楼主”,果真「壶中见跑车」。

回覆2:有一股淡淡的兰香扑鼻而来...
发言人:篮子 0608-12:34
余董大大啊!小弟于此之前写过三篇留言...但却都不见踪迹...这篇再未贴上...嘿嘿嘿...小弟可要~封贴~了...
200兄可真是有心人,乃是小弟见过最长的一位!(别想歪了!是留言最长的啦)兄台能不厌其烦的反覆验证...乃至打字留言(小弟刚刚逐字计算连标点符号总计4876个字...不知有没算错,再数一次...)哇...再来一篇就能编成~万言书~了!这等精神实令人敬佩...乃是继56兄后,壶林的另一朵奇葩!
唉...要是多出几位如同兄台与56兄般之同志...(更正是同好)这紫砂世界早已~赤裸裸~的摊在阳光下了!小弟于此谨献上深深的祝福与期许,盼望黑夜远去黎明的到来...(嘿...黎明真的快来开演唱会了)
尤其是56兄将至丁山朝圣...可千万别忘了众多壶友的期盼及肩负的重责大任哦...小弟于此也先预祝您一路顺风!(要记得发扬狗仔队精神喔)
200兄若是有缘...下回咱们来试试大禹岭、福寿山、天池...各地的名品吧!

回覆3:有一股淡淡的兰香扑鼻而来...
发言人:VIP0056 0608-13:41
∼“篮子楼主”的网站如下∼
紫海藏壶楼
http://home.pchome.com.tw/art/collector/teapotcollector.index.htm

“宜兴的 Porshe Design(从井漾壶看方小龙的工艺水平)”
http://home.pchome.com.tw/art/collector/s3.htm

**一定要看!这小小的一把井漾壶竟有如此有力的线条。小弟是看了搂主这篇介绍后才知道。

回覆4:有一股淡淡的兰香扑鼻而来...
发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0608-19:46
事实上,老朽认为每种“纯泥料”......面对各式茶叶,应都会有其独特的“诠释方式”!
故!多年来敝所一直钻研于泥料的研发.....以求更精进的“扬茶性”,.....并一直很在意玩家对敝所所出之各泥种使用之心得论文,很感激200老兄不辞辛劳将使用后之经验说出与众壶友分享!
对200老兄之敏锐感受,老朽深表敬意!
“三代石黄老朱泥”之养成十分快速,又......未曾有听过“惊破”之记录,......蛮适合讲究茶汤质感的壶友使用,且掌控性比起“偏激”(壶狂形容的)的大红袍来........,可随和多了!
只可惜,其儒雅的特质,较难以引起壶友们热烈的讨论.......
此乃老朽推出此泥时.......始料未及之憾也!
您喜欢...............
知书达礼的名门闺秀?.....(三代石黄老朱泥)
抑或..........玉石俱焚型的忠贞烈女(大红袍)呢???

仿造敝所名泥之泛滥,几已遍及全球之华人茶友间.......
有关仿造敝所泥料之情事,老朽一直不以为意,........只可惜了因误买到仿泥,致某些壶友对朱泥系有误解或成见之真理不彰的情形,老朽亦往往只能徒呼负负矣............
壶狂老兄说得对极,.........三代石黄老朱泥因球浆较多,故开壶需时会较长,现在新壶既已不失老朽薄面........,想必日后定能更上层楼矣!
篮子大大.......
怪!怪!
您老之大作,老朽怎敢忽之........
会有未贴上之情事.....,不知者无罪!
还请............,嘿!嘿!谅之喔...........
© 2024 古农真壶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