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Q&A
本單元為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為免觸犯法令,如張貼它站、他人或不當圖文,或有廣告之嫌時,真壺擁有刪除之權利。
關於窯業內標準一問
發言人:1021(真壺代貼) 0117-16:15
請問所謂的“窯業內標準”是什麼呢?規範是如何制訂、如何驗收呢?
回覆1:關於窯業內標準一問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118-19:28

前一廠訂下的紫砂窯業標準...,基本上就是金科玉律,套句大陸流行的口頭禪,就叫“老大說了算”! 《圖為:周偉君手製•鳳壺s~蘭山嘴朱泥》


謹回1021兄如下:

咳!咳!…想必1021兄想問的是紫砂的“窯業標準”為何?

“窯業標準”這名詞…,乃老麻瓜於1990年代在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前一廠)第一次聽聞…,蓋昔日因首次與一廠打交道(買賣),所以前一廠張國偉廠長指派了當時的紫砂研究所所長鮑志強老師(現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及特藝分廠廠長曹亞麟老師(現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臨時向老麻瓜上了一課…。

當年,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前一廠)乃紫砂界的龍頭老大,也就是昔日中國唯一官營的紫砂廠,所以訂下的紫砂窯業標準...,基本上就是金科玉律,套句大陸流行的口頭禪,就叫“老大說了算”!…所以這套標準一用數十年(據鮑、曹所長云:這套標準從清末民初就開動了,接受就來,不接受就拉倒!)

言歸正傳…。

1.鐵質或融點若大於2mm,並發生於壺身的上半部壺表顯眼處,即算疵品!

精細一點兒來解釋,鐵質或融點乃屬高窯溫下的自然現象,是紫砂原礦的特質之一(“鐵質”乃由礦中成份之一的“氧化鐵”,因不耐超高溫而融解於胎表,呈黑亮點居多;而“融點”乃由礦中的“長石”,因不耐超高窯溫而融解於胎表,一般以黃褐色凸或凹點居多),因本就是紫砂礦產的自然成份現象,所以並不是瑕疵;但若是鐵質或融點的斑點太大,並長於壺腹以上的區域(二者並存時),一眼就能看到,因有礙玩賞觀瞻價值,所以列入疵品。

註:鐵質或融點小於2mm於壺底下方、蓋內、蓋牆,或壺內等不顯眼處時,因不礙觀瞻,又是礦中必有物質,故不算疵品。

2.跳砂(爆砂),若大於2mm,並發生於壺身外表,即算疵品!(反過來說…,若跳砂小於2mm,並於茶壺翻蓋後才能看到者,則不算瑕疵。)

老麻瓜註:“跳砂”乃因紫砂礦中的石灰,於製作時潛在於胎壁近胎表處,出窯後遇上空氣中的水份(或沾水後),石灰遇水膨脹致撐破壺壁,形成胎表一個凹洞,洞底有白色固粉狀物質即是。

就因紫砂或朱泥礦中本來就會有石灰的存在,所以長期來許多練泥者為了去除石灰,所以慣用鹽酸浸泡紫砂原礦,老麻瓜昔年得知此一情事,特命旗下練泥師傅不得採用“化學”方法,只能以慢工細活的人工“物理”手法敲碎並挑揀掉石灰,就因此故…,所以在“真壺的NG大作戰”中,時常會有跳砂作品的蹤跡,此乃真壺物理練泥的真據。(註:若用酸洗原礦者,則不會有跳砂壺的出現矣!)

3.壺表擦傷,一般乃發生在生胚移動或裝窯時不慎擦傷壺表,致光明針後的胎表拋光面被磨耗;因此種現象並不明顯,所以當擦傷總長大於5mm以上,並存在於壺表顯眼處時,才算疵品。(壺身下部及壺底,和開蓋後的壺內、蓋內皆不算瑕疵)

4.飛爆:乃超高窯溫所產生,因胚體不耐特高溫…,致胚體產生大小不一的氣泡後,沒能立即降溫退窯,致氣泡中的熱空氣持續膨脹,最後產生氣泡爆破的現象,此一飛爆特徵可見胎表缺片,缺片的洞內亦有如胎表受火後的琺瑯面即是,一般來說,發爆的成品,絕對還有許多大小氣泡存在於胎表上,可依此作佐證。

飛爆若存在於胎表顯眼處時,即算疵品,反之若小於2mm以下,存在於壺身下部及壺底,和開蓋後的壺內、蓋內等不顯眼處,即不算瑕疵。

註:老麻瓜除外…,前一廠或外頭根本從沒人拼窯溫(專用嘴皮子或用鍵盤拼窯溫者除外),所以此題基本上除了老麻瓜外,其他人根本難以發生,所以也幾乎用不著。

5.“氣泡”就是行家的最愛,超高窯溫及茶湯完美的保證,外行人或無法接受者當然可以避而遠之,但就一廠的標準來說,必須大於5mm及發生在胎表顯眼處才算瑕疵;反之氣泡在 5mm以下,並存在於壺身下部及壺底,和開蓋後的壺內、蓋內等不顯眼處,即不算瑕疵。

註:老麻瓜及某位會員兄,和多位會員好友們,皆酷愛此超高窯溫下的泡泡壺,氣泡愈多愈美,美到老麻瓜每次遇上總第一收藏,根本捨不得割愛,千載難逢…,千金難尋呀!

老麻瓜茶癮犯了…,拿泡泡壺泡壺茶去,明日待續…。
回覆2:關於窯業內標準一問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119-20:26

紫砂圈的“窯業標準”,乃客戶下單訂製成批紫砂商品後,雙方事先取得的共識,以作為日後交貨時的驗收標準...。 《圖為:許仲手製•曲壺y~小~魚子鐵砂》


咳!咳!…謹承上頁。

6.“風釉”,乃少數某些種類的泥料經長年陳腐後,因不可避免的冬冷夏熱交替之下,產生了泥料成份的分離與疏鬆化現象,經打造成壺後,生胚易因受到乾燥空氣的風乾,而產生燒成後成品有“焦尾”現象;…老麻瓜所說的“焦尾”,最易出現於壺嘴出水口末端、極少數會出現於蓋橋或鈕頂、把飛扣尾端等等末梢處,有如染上烏墨般,烏黑處乾乾焦焦沒啥水色,貌似燒焦的形象,所以老麻瓜形容其為“焦尾”!)。

若流口烏黑成圈,屬疵品,若僅是流口部份不成圈的少許黑化現象,則在窯業可接受的範圍。

註:紫砂圈的“窯業標準”,乃客戶下單訂製成批紫砂商品後,雙方事先取得的共識,以作為日後交貨時的驗收標準,始不致形成交貨時的代溝與糾紛…;蓋陶瓷商品有太多不可確定及無法掌控性…,若不幸生產者遇到下單者無限上綱一路鑽牛角尖下去時,則有已事先簽定的 “窯業標準”來遵循以利驗收,順利完成交易。

7.“寬口”及“緊口”不通轉…,也就是口蓋過於寬鬆,或過於緊迫的情形。

口蓋過於緊迫致不通轉的情形問題很小,經整口後即可通轉無礙,乃作家出窯開蓋後疏忽了整口的現象,只要用細金剛砂沾水輕拋即可順暢,所以基本上並無“緊口”的疵品發生。

反之“寬口”,乃可能因於壺蓋的收縮大於身筒的收縮,致燒成後口蓋間隙過大,達5mm以上時,因有礙觀賞價值(仍具實用價值),所以列為疵品!

註:老麻瓜經手及見過、玩賞過的名家壺可謂不計其數…,遇到“寬口”作品印象最深刻者,乃是一把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前一廠)陳列室所藏,已故顧景舟老先生打造的緞泥牛蓋壺,口蓋委實超過5mm甚多,推移壺蓋時幾可見入壺內,因此老麻瓜當年雖有機會以極具親和力的一廠友情價將之納入私囊之中,卻頑固的婉拒了這一廠領導刻意要給老麻瓜人情,友善送過來之此“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直至某天某位仁兄興高采烈的接下這老麻瓜拋棄後的禮物,並到丁蜀鄉下拷貝成十餘把分身,千餘萬輕鬆入袋後,老麻瓜始發現原來“寬口”是極大的優點,並非瑕疵呀…,嗚呼!

8.壺底不平而搖晃,此乃因陰乾或燒窯後收縮過巨而產生的壺底不平之情形,只要置於玻璃上超過2mm的高低差,則算疵品!

反之,若只略感晃動者,因不礙使用與觀瞻玩賞,故並不算瑕疵。

老麻瓜認為,這種情型不會太多,太嚴重者廠方早就處理掉了,根本不會出現在下單者眼前,故謹供參考而已。
回覆3:關於窯業內標準一問
發言人:1021 0120-15:47
感謝余董的解答。除了上面幾點之外,壺嘴壺把若歪斜,壺蓋與只口若不能密合(壺蓋變形整口蓋也無發補救),這是自由心證,不列入ng嗎?
回覆4:關於窯業內標準一問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120-16:52

陶器本身並不像瓷器般能利用上釉,來掩蓋掉所有陶瓷土經製作燒成後,必然會發生的任何現象,也不會像瓷器般燒好後,還能每件都大大方方的打磨掉底部的所有瑕疵...,所以兩者的驗收標準本不應相同才是! 《圖為:韓洪波手製•高虛扁壺j~金澄朱泥》


謹回1021兄:…紫砂窯業標準篇尚未結束,故請待老麻瓜繼續爬文於下…。

9.“開線”,可分為“窯內開線”與“窯外開線”,老麻瓜謹敘述如下。

所謂的“窯內開線”,就是玩家慣稱的“窯裂”,乃指出窯時能看到的所有開線情形,是生胚收縮或是燒窯時的收縮而導致的非人為開線現象,而並非受外力擠迫或敲擊所致的開線即稱之…。

而“窯內開線”(窯裂)又可分為“壺壁裂”或“漿裂”,就窯業標準來說,“壺壁裂”(指的是泥片的開線,機會極少)若發生於壺外易察覺的顯眼處,並總長大於2cm有礙觀瞻時,始算疵品,壺身筒內的任何開線並不算瑕疵,若發生於蓋內須大於2cm始算瑕疵。

“漿裂”,就是發生於泥片銜接的“稀泥”處的開線現象,因“稀泥”富含水份 (註:稀泥就是以打泥片的同一片泥料加水調和而成,用做為黏合泥片時的介值),當壺造好時,因稀泥中水份的比率比泥片高出很多,至生胚陰乾時,兩者的收縮後疏鬆程度並不相同…,這情形就如乾旱時土地會開裂一樣,就有機會產生或多或少的“漿裂”現象,這情形必定發生於隱密的角落,如壺鈕基部與蓋面的接合處、壺把與身筒的接合處、壺底圈足與身筒的接合處、或是蓋內蓋牆與蓋內面的接合處、壺內底片與壺內身筒的接合處等等…,因這種“漿裂”現象很常出現,並存在於細縫處極不明顯,並不影響觀瞻,使用時也不會有任何惡化情形,所以就紫砂窯業標準來說,“漿裂”並不算瑕疵!

(註:“漿裂”如果您堅持要算疵品的話,一廠就不跟您玩了,畢竟陶器本身並不像瓷器般能用上釉來掩蓋掉所有陶瓷土必然會發生的任何現象,也不會像瓷器般燒好後,還能每件都大大方方的打磨掉底部的所有瑕疵,也就是說,無論您購買多麼名貴的瓷器或古董瓷,都會接受器皿底部的出窯後之人為刻意打磨,請您回想一下…,如果是選購紫砂器皿,您能接受如瓷器般燒成後再打磨成光凸凸的一整片的底部陶土嗎?…所以兩者各有不同的窯業標準,切勿隨意來去套用,免遭譏行外之嫌喔!)

至於出窯後人為破壞之開線,無論發生於何處皆為瑕疵!

10. 1021兄問:壺嘴壺把若歪斜,壺蓋與只口若不能密合(壺蓋變形整口蓋也無法補救) 這是自由心證,不列入ng嗎?

壺嘴與壺把若是歪斜很嚴重(並非如某些神經質的愛好者硬要比對出來所謂的三點金),整批貨比率不高時,都不算瑕疵,但如不幸整批貨都能一眼看出歪斜很嚴重時,仍一定要交貨,但能依事前約定打個折扣。(一般介於8折或9折間)

至於經過“整口”後,能否達到驗收標準,則請參考上述的第7項~“寬口”:口蓋間隙過大,達5mm以上時,因有礙觀賞價值(仍具實用價值),列為疵品!
回覆5:關於窯業內標準一問
發言人:isco 0122-22:48

曹潔 嘉道老朱 雲極壺。

 請問余老闆,此次的曹潔雲極壺蓋內的小缺陷,照你說的窯業標準。這樣是否列為瑕疵。 (蓋下跳砂略大於2mm)

回覆6:關於窯業內標準一問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124-14:45
是的,出窯以後,人為所造成的瑕疵(破損或開線),皆是在窯業標準裡頭的NG品之列。(事實上如此類1mm的小缺角,您稍花個時間磨合一下應就完美了!)

咳!咳!...isco兄搶購到的這件曹美眉作品,當初老麻瓜可是用完美品買單的,不知遭哪位仁兄的毒手後,變成多了一個極小缺角...,所以isco兄就賺到啦!
回覆7:關於窯業內標準一問
發言人:isco 0125-11:32
感謝余老板的說明, 原來他是後天形成的呀。

我想我還是會讓她留著,畢竟 蓋起來看不見,用起來不影響。
©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