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Q&A
目前位置: 紫砂Q&A 請問余董
本單元為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為免觸犯法令,如張貼它站、他人或不當圖文,或有廣告之嫌時,真壺擁有刪除之權利。
請問余董
發言人:無名 0909-10:27

壺內發現一條紅線

請問為何有一條類似紅線的痕跡
回覆1:請問余董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912-20:26

如附圖的壺嘴部位,可見紅線已被渲染後的特殊效果,這就是老麻瓜所云;《大自然的表情與作家手法交錯下的畫布效果》。圖片為:古農真壺稀世名泥壺系列‧景舟式掇只壺r~【二代墨荷】

呵!呵!

無名兄好問題!

當看到您詢問後,老麻瓜查看了一下資料,這把壺是許仲老師的小高潘壺(二代墨荷)無誤。

再回頭看了一下很久以前的『泥料小典故』裡頭有關「二代墨荷」的說明,發現內容確是太簡略了點,難怪無名兄會有疑惑...。

老麻瓜剛剛已將之前「二代墨荷」的資料稍微補齊了一些,尤其關於您詢問的「紅線」問題,應該能解您之惑,現先張貼如下:

二代墨荷
【本稀世名泥為古農真壺有限公司獨家研發之泥料(別無分號,若有同名稱者必屬贗品泥),有關泥料名稱及泥料說明,已受智慧財產權法保護,多數的泥名並經申請兩岸註冊商標,請同業切勿隨意抓取資料及泥名張冠李戴,試圖混淆視聽獲取不當利益,為表相互尊重,君子請務必自重!】

“二代墨荷”為取代墨荷泥的精進改良版,無論水色、質感、茶湯敏銳度及色調都更質精而高級。

本名泥洋溢古代文人雅士的氣息,高貴典雅之色調與質感,充分展現新古典主義風采;古陶研究所刻意於墨荷的原礦中,以繁複的解析挑揀練泥工藝,設計創造出器身密佈極細的“素燒熟黃砂”及“生料紅顆粒”,似黑夜繁星不可勝數,且不奪內斂的墨草綠本色;亦即老麻瓜刻意以墨綠為底,“素燒熟黃砂”露出些微砂質樸感,“生料紅顆粒”製造出渲染的天然畫布之效!

註:刻意保留“生料紅顆粒”於泥料之間,就是希望讓造壺的作家們於拍、打、拉、拖、光、潤等施工遊動之際,能保留下來天然礦物與精湛工藝交錯下的獨一無二之美感!或渲染成團、成圈、成線、成片塊等等天然畫布效果...。

本泥系色彩似西湖濃蔭荷葉,又若雅客畫士筆下之寫意氣氛,柔順而不失敏銳,簡潔豪放,氣韻之天成,無可比擬;圓、方、筋、花,均可製成佳器,是古農陶藝研究所精心創製,為最具氣質之紫砂泥當之無愧!

沖茗茶湯圓融不凡,香飄氣揚,甜滑甘順,養成後似出眾佳人,秀雅慧中,君子好逑也!

墨荷泥主要珍貴原礦產於宜興趙庄山礦系。

窯溫約1100度c。

收縮比:約20%。

咳!咳!...也就是說,無名兄看到的紅線,是出於老麻瓜昔年練泥時刻意打造出來的胎表效果...。

現在基本概略的說明一下「二代墨荷」的提練。

1.熟料黃砂:
先挑揀取出礦中的黃色部份,打成片狀晒乾,再敲打成細碎塊,過篩成所要的40碼黃生砂,再入窯素燒(約750-850攝氏度),即成已初步收縮過的待用「熟料黃砂」。

2.生料紅顆粒:
先將礦中的紅色部份取出,打成片狀晒乾,再敲打成細碎塊,過篩成所要的30碼「生料紅顆粒」待用。

3.將墨荷原礦中已挑出黃、紅礦物的剩餘綠色礦物部份,挑揀掉石灰、鐵質等雜質後全練成球漿,瀝乾後將程序1、2的待用熟黃砂、生紅砂全部調回漿塊中反覆搥打成泥,並抽真空入庫陳腐待用。

重點是...,當造壺作家造好壺,光好明針後,整個胎表是光滑的平面,但等燒成後,因黃熟料砂已先經過素燒收縮過了,所以成品的胎表會形成黃砂突起的質樸效果;而因為30碼乾的「生紅砂」加入濕漿塊後,會慢慢滲入水份於「生紅砂」中,待作家成型工藝一揮灑起來,就會有『濕的生紅砂』被工具的遊動帶著走,所以老麻瓜笑稱這是『製壺老師的畫布』!

無名兄看到的一條紅線,就是許仲老師揮灑造壺時「大自然的畫布效果」,真的很美!

「富貴土」、「赤鱔」也常有這種紅線效果,被真壺老玩家們視為瑰寶珍品,而愛不釋手也!

註:其實壺內壺外理論上都要有或多或少迷死人不償命的紅線,只可惜壺外胎表因必須要有精加工光明針等繁複細瑣的施工,所以本來畫出來的大部分紅線,都已被無情的渲染開來,很難如無名兄的愛壺身筒內部因加工程序較少,而很完整的保留下來很清晰完整的紅線,而為何紅線就這麼一截而終,蓋...那顆30碼的「生紅砂」已被許仲老師“從有刮到無”矣...!
回覆2:請問余董
發言人:無名 0913-10:53
感謝余董撥冗解答心中疑惑
©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