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別館
本單元為會員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轉貼"紫砂品牌與品德的經營"
發言人:0525 2003/12/19-02:25:40




文�台北 黃健亮

日本的家電是有名的,
義大利的皮件是有名的,
德國的造車工藝是有名的,
中國的宜興紫砂壺也是有名的。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產業之所以能聞名於世,必然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品牌所共同努力經營的成果。你我所熟悉的紫砂陶藝也是如此,它特殊的署款文化,造就了無數的、大大小小的個人品牌,這些品牌在八○年代以前,受疪於「中國宜興」大品牌;八○年代以後則滋養於「紫砂一廠」黃金招牌的沃土;九○年代中期起,由於大環境的變遷,黃金招牌日漸解構、渙散,終而形成今日以「小作坊」形式存在的個人品牌時代。
於是乎,如何經營個人品牌?成了日後宜興陶手們的重要課題。

事實上,紫砂陶藝文化可說是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史中,「人文」色彩僅次於書畫藝術的一個品項。幾乎每一件紫砂壺都有一組款識,不但標示出它出自何人手底,更代表著某一位特定的陶人或文人,在這塊泥土上所作的努力及參與。這種特殊的署款文化,使得紫砂陶藝有別於玉器、銅器、瓷器等僅以形制、材質決定一切的「唯物觀」。

在紫砂世界裡,一個款識代表一個陶人、一個品牌、一種風格,更代表著一種水平、一種責任。這種準確而特定的「隸屬感」,讓我們從器物本身形而下的玩賞品鑒,昇華至形而上的「人文」精神投射。

透過這種「指名道姓」的署款文化,也讓我們在數百年後的今天,得以透過文獻、傳器,梗概知悉這些陶藝先輩們的製器風格與點滴佚事。就這樣,我們知道四百年前的時大彬是紫砂界第一個以茶壺進行「關說」的陶人(《先進錄》:時子之入學,以一罐得也);我們也知道第一個將學生作品拿來署上自己款識的人,一樣是時大彬(《陽羨茗壺系》:李大缾,時大名);我們更知道,在成名後耽於逸樂,不務本業,靠著弟子們的「代工壺」謀利,終至技藝日衰的陶人不只是當代部分名手如此,事實上在明代的陳信卿便已立此殷鑑了!當然,我們也從文獻中瞭解到,為紫砂藝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不只是當代的高海庚,早在明代的陳仲美便是「心思殫竭,以夭天年」!

令我輩感慨係之的是,人性與紫砂的互動數百年來仍未改變,人性的善與惡反而更強烈地左右了紫砂的發展路線。近幾年來,透過往返兩岸的朋友,傳回了多少成名陶人「晚節不保」的放浪、近利、脫序行為,這些現象在宜興當地或許已是公開的秘密,然而聽在台灣愛壺人的耳中,無疑是一種幻滅與打擊!別小看一介砂壺,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陶人辛苦半生所經營起的個人品牌,是禁不起攸攸眾口的負面傳播的。尤其是在個人品牌已成為未來紫砂的行銷主流下,再不知愛惜羽毛,難免要遭到市場唾棄。

在前幾年「紫砂的仲夏」裡,我們看盡了隱藏在狂熱之後的貪婪與醜態;於今,在「紫砂的酷寒」籠罩下,我們可千萬不能再失去反省的能力呵!有人說:「茶冷了,才嚐得出優劣」,驗諸紫砂,何嘗不然!

在紫砂個人品牌來臨的此刻,我們謹以一位資深業者的警語與紫砂藝友們共同惕勵「我們經營、收藏茶壺的人若真的對紫砂灰心了,大不了走人;可是宜興工藝師們是世世代代,子子孫孫從事紫砂的,他們再不珍惜,誰救得了他們?」忠言逆耳,但願兩岸愛壺人共勉之。

回覆1:轉貼"紫砂品牌與品德的經營"
發言人:0056 2003/12/19-11:24:54

>日本的家電是有名的,
日本製的家電又精巧又好,因為他們各廠商良性的競爭,不互相攻擊!
>義大利的皮件是有名的,
義大利精品充滿了美感且帶動了流行波潮,因為他們每家廠商都有強烈的個性,誰也無法攻擊誰!
>德國的造車工藝是有名的,
日耳曼民族的自我優越感趨使他們盡全力往更好的方向前進,哪有啥力量來攻擊別人!
>中國的宜興紫砂壺也是有名的。
可惜這文化古國的陶藝文化,很多人只一味的模仿別人,模仿不來就大力的攻擊…,諸多的創意、新發現、優越感就這樣被耗掉了!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文以載道,亦可滅道!
共勵之!共勉之!

回覆2:轉貼"紫砂品牌與品德的經營"
發言人:0420-7 2003/12/19-14:30:56

此篇縱然黃先生苦口婆心、教誨諄諄,
但吾人仍不免對其中某些容易誤導觀念的說法,感到憂心。
其一,引言
以日本的家電、義大利的皮件及德國的造車工藝對比中國紫砂陶藝,
有錯誤類比的嫌疑。
家電及造車非常側重功能性,因此以日本人及德國人的嚴謹
(還有其他許多社會價值因素),
才使得這些品牌在各國中脫穎而出。
紫砂壺的功能相當清晰而簡單,主要視其工藝技術及美學境界,
在所謂"名牌"的整體背景上有顯著的不同。
另外,前三者均以廠商品牌著稱,每項商品都包含了多數人的心血,
即使皮件有以設計師為名者,但是也是多數人的結晶。
紫砂陶藝雖也並非一人所能獨力完成(如設計圖或燒窯),
但主要的產品創作卻大都在一人手中。
以個人工藝創作與廠商品牌相提並論,將導致後續論述走上歧途。

其二,署款
黃先生說:
"在紫砂世界裡,一個款識代表一個陶人、一個品牌、一種風格,更代表著一種水平、一種責任。這種準確而特定的「隸屬感」,讓我們從器物本身形而下的玩賞品鑒,昇華至形而上的「人文」精神投射。"
在下則認為:
署款(是否應加上"文化"二字?)表明的是:
在工藝與藝術之間,向藝術靠攏的意涵,
也就暗示著比起玉器、銅器、瓷器,
紫砂陶藝有更大的創作空間以表達個人的藝術特質,
就其創作環境、材質取得及型製模式,
比起上述幾項也較有個人創作的優勢,
因此,署款應是自然衍生的現象而非個人品牌的標籤。

今天壺界的亂象正是來自"人文的投射"或說"人名的投射",
如果當欣賞一幅書法或繪畫時,先看的是印章及署名,
然後在心中先形成價值觀,才評斷書畫的藝術性時,
那已經脫離藝術欣賞很遠了,欣賞紫砂陶藝也是如此。
如果賞壺不能走向純正的藝術之路,而流連於所謂"製器風格與點滴佚事"中,
要知道茶壺做得好不好騙不了真正的藝術欣賞者,
但風格與佚事多寫幾篇文章就活靈活現了。

有名氣陶人沒有資格稱作品牌,因為在藝術產製的過程並沒有品管,
因此,同樣一位工藝師的同一項作品將隨其心情及層次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有哪一位有遠見的大老闆旗下有多位工藝師,(沒有影射喔)
且願意將茶壺署款以廠牌名稱而非作者,嚴格規範其產品的品質,
才有可能出現紫砂品牌。宜興一廠曾經有這樣的味道嗎?這就要問問余老。
宜興的暴發戶陶人都要感謝台灣金主的大力栽培,
搭不上人性的惡,其他國家也有陶藝,日本也有朱泥名牌壺,
人家怎地沒有發展成如此這般?
炒作之後的墮落是必然的,但誰是始作俑者?
供給與需求是一體兩面,有什麼樣的買方就有什麼樣的賣方,
我寧願選擇做一個自省的賞壺者。

回覆3:轉貼"紫砂品牌與品德的經營"
發言人:165 2003/12/22-16:55:43

420-7姊姊:
所言極是,只不過似乎沒有其他行業或其他通路,是如紫砂行業如此。弟向您學習當一位自省及快樂的賞壺者。
余大莊主:
請您用大智慧想想,你既有絕世泥料,又有不怕賠錢的火頭窯溫,還有傳統技藝之純手工,更有這麼多的可愛會員。

經營品牌所獲得的歡喜,非用任何物質所能衡量。

©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