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Q&A
目前位置: 紫砂Q&A 逼热的定义
本单元为自由讨论区,文责及取用图片之来源概由文者自负,图文内容并不代表真壶立场。
为免触犯法令,如张贴它站、他人或不当图文,或有广告之嫌时,真壶拥有删除之权利。
逼热的定义
发言人:0856 0115-17:47
小弟有两个问题需要麻烦各位前辈解惑
1.对于泥料的"逼热"是否有严格的定义呢?
2.泥料的逼热高低对茶汤表现有何作用?
回覆1:逼热的定义
发言人:0909 0115-18:13
我的理解就是壶内水温持续在一个相对高的温度,而不是迅速下降,这和茶壶泥料的含铁量关系很大,若逼热性过高,恐怕容易熟茶。
回覆2:逼热的定义
发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0115-21:49

《图片为逼热性夙负盛名的古农真壶稀世名泥~大红袍作品•古农真壶稀世名泥壶系列•云龙壶a》

呵!呵!...“逼热性”最具体的“定义”就是...,当您用100度的开水温好壶后,直接用手触摸外壶壁,马上急著缩手者,肯定“逼热性”极佳!...呵!呵!

当然的,若您能坚持个1~2秒或以上才缩手的话,则“逼热性”略逊矣...。

若您想让茶汤细致、敏锐,及冲泡出极微妙刁钻的香气...,则“逼热性强”的泥料,必能让您大呼过瘾...,惟不堪蹂躏凌虐的劣茶最好避之为宜。

若您只想轻松泡好茶,不愿“分秒必争”的话,则“逼热性”稍逊的泥料,反而能满足您的需求喔!

说明:造成逼热性高或低的原因,除了最主要的泥料本质外,浆多砂少则逼热性高(注),窑温的充足与否也是重要的关键之一。

注:在同一种泥料的情况下,砂愈细,及浆的比例愈高,则“逼热性”会较高。

回覆3:逼热的定义
发言人:0856 0116-15:27
引用0909兄的名言:”我的理解就是壶内水温持续在一个相对高的温度,而不是迅速下降,这和茶壶泥料的含铁量关系很大,若逼热性过高,恐怕容易熟茶。”
感谢0909兄解惑,只是小弟资质鲁钝,有一些问题还需要请教于0909兄
1.“相对高的温度”中所谓的”相对”不知是指相对于什么而言?
2.泥料含铁量的高低与茶壶逼热的关系为何?


引用余前辈金言: “呵!呵!...“逼热性”最具体的“定义”就是...,当您用100度的开水温好壶后,直接用手触摸外壶壁,马上急著缩手者,肯定“逼热性”极佳!...呵!呵!”
由此”定义”,小弟大胆的假设逼热性高的泥料拥有较好的热传导能力。为了验证这一点。小弟模拟在相同壶温的条件下,藉由观察壶表的水蒸发速率来比较泥料的热传导能力。(注一)
拜读前辈金言后,小弟依照原厂温壶说明书记载的方法。用大约98℃的水,对嘉道老朱泥(250CC)和底槽青(270CC)两壶进行温壶测试。并归纳以下几个现象:
1.嘉道老朱泥较底槽青容易升温,重复温壶步骤几次后就觉得烫手,壶表的水很快就蒸发乾了。
2.相对的底槽青较难升温,但多重复温壶步骤几次后也会觉得烫手,壶表的水也加快蒸发速率。而且每多重复温壶步骤一次,就觉得更加烫手。如此重复温壶步骤直到用手直接触摸外壶壁,也同样十分烫手。但此时壶表的水蒸发速率比嘉道老朱泥来的慢。
由此现象小弟作出两个推论:
1.只要温壶步骤重复足够多次时,壶温可以相当接近水温,与泥料无关。
2.由推论1可知,当完成温壶时,两壶壶温相当。但嘉道老朱泥的壶表水蒸发速率较快,因此嘉道老朱泥热传导能力较佳。
结论
逼热性高的泥料拥有较好的热传导能力;逼热性较低的泥料拥有较好的保温能力。

虽然晚辈大胆的做下结论。但此结论如果和前辈的经验不吻合,那么这个结论就只是空谈。如果这个结论和前辈的经验吻合,则逼热性高的泥料是否正因恰当的 ”控温”能力,因此才能表现出极致的茶汤。



注一:由于水蒸发时会将能量带离壶表,因此壶表的热能补充(由壶内传导到壶表)速率,会直接影响水的蒸发速率。(由于壶内的水量超过壶表水量的100倍,所以粗略的将壶内的水当作热库)
回覆4:逼热的定义
发言人:0856 0120-11:11
小弟重读上文后,发现自己还真是干了件蠢事。小弟这个无知的推论若要是真蒙对了倒还好;但要是猜错了岂不是还得为难前辈来纠正小弟。况且泡茶逛真壶本来就是件愉快的事,但是被小弟这么一乱恐怕坏了大家的雅兴。希望前辈们看了,笑笑小弟痴傻就好千万别坏了兴致。另外还请前辈们多多指教,让小辈有机会学习成长。
回覆5:逼热的定义
发言人:鼠叔 0120-16:42
引0856所言:「小弟大胆的假设逼热性高的泥料拥有较好的热传导能力。为了验证这一点。小弟模拟在相同壶温的条件下,藉由观察壶表的水蒸发速率来比较泥料的热传导能力。」

856兄你太厉害了,把逼热说得好像是在实验室里的研究,每一个步骤都是有科学根据,真是佩服!若真要研究,可能还真研究不完!
我倒认为有太多的因素会影响茶汤,举凡泥料、泡的时间、程序、置于茶海的时间…等,逼热性可能只是其中一环,如有像余董一样的实验精神,就给他不断的更动某些变因,体验看看!
回覆6:逼热的定义
发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0120-20:23

茶艺、壶艺这东东本来就是感性的,有些儿玄,有些儿神秘感,才美,才能让人魂牵梦系!

《图片为:古农真壶稀世名泥壶系列•碧玉壶n~嫩蜜松碧》

呵!呵!...近日因年关将近,老麻瓜的各路债主连日纷纷造访...,故回应稍慢些,还望856先生海涵谅解...

老麻瓜向来注重个人内在世界,并屡以逍遥派散人自居,所以当对某件事物有兴趣时,总以“个人化”的方式实践之...,也就是说,“惯以生活化的方式,及自己的感官来历练”以累积“自认为的经验”(420-7曾形容老麻瓜正与经验科学不谋而合),所以当856先生采用“学者”的推论方法时,顿时让老麻瓜忆起学生时期的噩梦...,乖乖!...当精准的方法配上一连串的专业术语,结合出一篇好文章时,竟让老麻瓜头皮有些儿发麻!

盖,这向来是老麻瓜的最惧,也是最兴趣缺缺的玩法呀!

嘿!嘿!...若泡茶玩壶研究得这么科学,而让老麻瓜感到无趣的话,恐怕老麻瓜老早就溜之大吉,也不会有这些稀世名泥出现在这世上矣...。

说真的,老麻瓜还真是有点儿怕遇上专事研究的科学家,盖茶艺、壶艺这东东本来就是感性的,有些儿玄,有些儿神秘感,才美,才能让人魂牵梦系!

若以太科学的角度来看,则理性过头,则无趣矣...。

回头来看,若要用实验科学的角度来实验逼热性时,恐怕可得大费周章;...我们需以不同的泥料制作出相同形状、同厚薄,同一位精加工的作家,手法也要一样,并件件要烧到逼近窑温的临界点,及烧成后一定要收缩成同一个cc数,...有了这些硬体,我们再来用各种方式来验证其中的差异!

不过,到最后的结论也只是...,当某一位作家造某种泥料、以某种手法造某个品种,烧成收缩后的固定cc数,并烧到临界温度时,它的逼热性会是甚么样的结论。

但,若其它作家或厚薄度不同,或窑温不同,或烧成cc数不同等等...,将会是甚么结论时,则须重新再来一趟实验,...也就是说,最科学的方法,有可能会让每件作品都须来趟实验之旅,并从此“没完没了”矣...!

忽然想起曾有许多学者朋友们,曾热心的建议过老麻瓜用更科学的方法来验证“艺术的数据”等等...,老麻瓜开玩笑的回了一句:您要出资吗,嘿!嘿!

 

2009年1月21日补注:

呵!呵!好友来电关心老麻瓜前述债主登门一事,岂知老麻瓜所谓的债主,乃指之前订制名壶的会员们,总希望老麻瓜能在过年前顺利交货,故前来交涉有关事宜,老麻瓜交不出壶,当然就“负了壶债”罗!

© 2024 古农真壶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