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Q&A
本單元為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為免觸犯法令,如張貼它站、他人或不當圖文,或有廣告之嫌時,真壺擁有刪除之權利。
請教燒窯的幾個問題
發言人:漂洋過海來看壺 0423-10:33
真壺之壺皆是將壺燒到臨界點以得到最佳壺質,在這想請教下有關窯溫的幾個問題:
1、燒窯式是將溫度直接設定在臨界溫度讓壺在很短的時間升溫;達到臨界溫度還是緩慢提高窯溫直至臨界點?兩种方式對壺質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2、到達臨界點溫度的時候要燒多久才會燒結?一直持續在臨界點的溫度燒得話對茶壺會不會有什麼影響,比如說壺質更好或者說太久就燒壞了?
回覆1:請教燒窯的幾個問題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424-14:39

燒壺並不能停留臨界溫度過久,以免造成如圖般老麻不信邪的實驗後遺症“爆掉”《圖片為:古農真壺稀世名泥壺系列•小聖柏壺a~岩心老朱泥》

呵!呵!...漂洋過海來看壺兄這問題,看似簡單,其實說明起來還蠻複雜的...。

老麻瓜試著用最有效率,及較易懂的方式來簡略解說如下:

現在宜興較常見的窯爐有三大類,如電窯、煤氣窯(也就是台灣人說的瓦斯窯),和以石油為燃料的鐵板窯(也就是台灣人慣說的隧道窯),因這三種窯爐的提溫方式與燒製方法不盡相同,所以要說明其中的異同之處,也只能分門別類來一一解說了:

a.電窯:電窯可細分為手動調整模式(基本款),與電腦設定模式(嘿!嘿!小小科技款),但不論是基本款或是科技款,基本上還是需要人的經驗判斷或靈機巧思來設定之。

我們先假設用“基本款電窯”來燒製上圖中的“岩心老朱泥”,臨界溫度在未曾燒製之前,古陶研究所就已先用試片窯多次燒成循序漸進的溫度(如980、985、990、995、1000、1005、1010、1015、1020度等...),直至燒爆為止,所以最後確定“岩心老朱泥”最佳的燒成臨界溫度是1010度。

在抓到這1010攝氏度能燒好(燒老)“岩心老朱泥”後,“基本款電窯”出場囉!

作家們在將製好的胚體陰乾後,送至電窯爐室,窯爐師傅先以石英粉(或直接以耐火磚相互對磨產生出的耐火磚之粉末),以細而勻的手法輕撒於窯底,及拿開壺蓋,將石英粉勻而稀的輕撒於壺頸口,再小小心的閤上壺蓋。(就因入窯時,必有撒石英粉隔離口與蓋之手法,所以玩家們常能在新壺的壺內發現有殘存的白色粉末即是...。)

裝窯時,須儘量讓壺的上下左右之空間要對稱,以免因空氣對流不一而形成窯變之現象,所以生胚壺若擺入窯內後,顯得壺的上方太高,則壺底須墊高,使之上下空間一致,生胚壺的左右有不對稱的空間時,則可以耐熱板增減調整之,...反正最終目的就是~~生胚壺的上下左右空間一定要盡量一致!(註:因一般來說,電窯的體積都不大,窯內空間更是小得可憐,所以熱氣對流甚差,稍一不慎就易產生窯變的現象,故電窯在擺窯時對空間勻稱的要求也最高。)

壺既已安全擺入電窯,並確定壺的空間上下一致後,即可按下電源開窯囉...

預熱程序:窯門輕閤(留縫,窯門不要關死,以讓生胚中尚存的水氣蒸發出窯外),以手設定180度c,先燒個8小時吧!《註:此時要設定想要用多久的時間達到180度c(此即是“提溫時間”),若設定二小時後達到180度c,當天的大氣溫度是30度c,則約每1分25秒就會升高一度,直至二小時後到達我們設定的恆溫180度c...,到達180度c後,窯爐就會停在此溫持續再燒6小時。(這階段就叫持溫或恆溫)》

預熱8小時後,正式燒窯開跑:

關緊窯門、窯爐上方“窯眼”打開(註:窯眼就是可見到窯內窯燒情形的小洞),開窯眼一來可讓胚體若尚有稀少的水氣仍能散溢出窯外,二來隨時可監控窯內的情況,以能適時調整窯溫與時間。(呵!呵!其實...,對老麻瓜來說,開窯眼最大的目的...,則是興奮與好奇的目的居多...,蓋老麻瓜最喜歡看著生胚隨著溫度提高而慢慢變色,由淺轉深,由深轉黑,再由深轉紅、再由紅轉白、轉成半透明狀,然後隨著極高溫熱氣...,壺就直似輕風拂柳般...,搖呀擺呀...,真是美啊!)

咳!咳!...每一想到窯內焠煉好壺時的模樣與色調,老麻瓜就如陷入催眠狀態般一陣恍惚,直至言不及義的狀態...,趕緊拉回思緒言歸主題!

先轉個2小時後提溫至300度c,也就是每一分鐘提升1度。

二小時時間一到,再持溫30分鐘後(停在300度c的時間設定30分鐘),再行調高至500度c,用2小時提溫至該設定之溫度,500度c再持溫30分鐘後,再行調高至700度c,用2小時提溫至該設定之溫度,再持溫30分鐘後...,再行調高至900度c,用2小時提溫至該設定之溫度,再持溫30分鐘後...,再行調高至1000度c,用2小時提溫至該設定之溫度後...,以手動方式調高10度至1010度,到達1010度約2~3分鐘後,降1000度,持溫個5分鐘,再拉上1010度約2~3分鐘,立刻關掉電源!

等1~2天窯爐冷卻後,開窯瞧戰果矣!(也就是火裡求財矣...)

若是用電腦科技窯,則除了預熱程序一樣外,只要將每一個提溫時間及恆溫時間全部設定好後,打開電源後就可去泡茶、泡妞、或泡澡去也!(只要2~3天後過來開窯,就可知道今天要大啖龍鮑翅、或是回頭喫剩菜殘飯矣...)

註:每個提溫與恆溫之時間與手法,可謂人人有信心,個個沒把握!...所以老麻瓜以上的時間與手法說明,只為讓人較易明瞭其意義,並非絕招之傳授,謹此說明!

b.煤氣窯的燒製手法與技藝,基本上與電窯雷同,但因窯爐較大,壺的間距云稱之程度,要求就不會那麼高,一般的煤氣窯是有窯車的,窯車先置於窯外以利於壺之裝窯,裝滿窯後,小心的將窯車推入窯內固定,關門即可開火。

一般而言煤氣窯是一度一度的往上升,並沒有恆溫多久的問題,譬如要燒至1010度,用16小時達到此溫後退火即可。(註:16小時是約值,並非一定要這個固定的時間,心急兼之膽大或節約能源者,儘可縮短時間拼拼看,亦可遂保護地球之宏願...,膽小或不計成本者,提溫速度儘可放慢,直燒到痛快無比為止。)

c.而...,鐵板窯則是顧名思義,形如隧道下方是一長條厚厚的鐵板,鐵板上方有軌道(所以亦有人稱之隧道窯),噴出石油燃燒的火喉置於鐵板下方,及鐵板長度的正中央(如隧道鐵板長度為40公尺,則起火點的火喉,則置於20公尺處鐵板的正下方。)

在窯外的窯車上細心的裝好壺後(可視窯車高度與方位來選擇溫度差),推車入窯,窯車由可控制的馬達來驅動,以極慢的速度緩慢的拉近窯心...。

因鐵板窯的出入口兩頭並不密封,所以剛進窯時溫度最接近大氣溫度,隨著火喉由鐵板的最中央往兩頭導熱,愈近隧道中央愈熱,到中央時為窯溫臨界點,過了中線駛離中央愈遠則漸冷...,直至窯車由入窯至出窯10多個小時由出口出來時,壺皆已冷卻可巡視戰果矣...。(壺一燒多...,賭較大時,待會兒要買房或賣房,就只能看運氣了!)

咳!咳!...基本的概念有了之後,再來簡約的回答漂洋過海來看壺兄的問題:

1.提溫的時間不能太短,否則壺就會不客氣的爆掉,所以此題沒有第二個答案...,我們只能慢慢的提溫,慢慢而小心的拉至臨界溫度,並不能停留臨界溫度過久,以免造成上圖般老麻不信邪的實驗後遺症“爆掉”!

2.臨界溫度並無法燒久,當然在那兒停留愈久又幸運不燒毀的話,就是火頭壺(或超級火頭壺),但多少少就會有烈火留下的遺跡,如砂感明顯、水色通透、深沉,融點、起皺、小扭曲、小變形等等的火頭徵兆,被玩家們視為可遇不可求的泡茶與收藏神品!(註:如上圖般,除了起泡而爆掉的壺表胎皮外,爆開處右方約2cm處,另有一顆美美的火頭壺顆粒特徵,真是美不勝收呀!)

3.嘿!嘿!...抓住每一種泥料的臨界點,與拼賭的“狠勁兒”,老麻瓜絕對可稱“宜興第一拼火郎”無疑矣!(註:cc...,台灣愛開快車的男人,總喜自誇為“台灣最速男”,所以老麻瓜就直接拿來套用以自嘲矣...);外頭的壺,唉...,少個50~100度的壺比比皆是,反正燒出來一定不會有鐵質、融點、顆粒凸起等等任何高窯溫的特色,則外行的買家一定挑不出“自認為”的毛病,又可確保100%的燒成率與保證高收入,...誰叫市場上有太多自認為懂壺的門外漢呢?

註:老麻瓜一點兒都不誇張,蓋許多長期刻意減個80~100度來燒窯的人(1200度的臨界溫,用1100度來燒成),常常邊掏錢買房...,邊笑老麻瓜:余董,您傻個啥勁兒呀!

回覆2:請教燒窯的幾個問題
發言人:漂洋過海來看壺 0424-17:39
小小兩字燒窯,其中的學問卻是一籮筐。。受教長見識了。。。
聽說;早在1932年,紫砂藝人張蘭舟、張良金兄弟在川埠潛洛建成了第一座倒炎窯,后因勞動強度大、熱量損耗大被隧道窯給取代了。
觀其老麻瓜前輩的意思,應該是盡量緩慢提溫,在每個環節把壺給燒透了直至燒結,1010度降至1000度再上1010度應該是為了提高成品率、降低燒爆的風險的心血結晶所在。

老麻瓜前輩啥時燒個半透明的真壺來震驚下世界?!!!
回覆3:請教燒窯的幾個問題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424-18:30

呵!呵!...“龍窯”之後,就是“倒燄窯”沒錯...。

後來“倒燄窯”因有太多缺陷(含燒成品的質量低落等等...),所以“倒燄窯”(又稱圓頂窯)就淪為燒陶瓦片的窯爐,蓋...,等到窯內的瓦片燒成後,直接就在窯頂潑上大量的冷水使之產生渲染的效果,讓原本不管白陶、紅瓦,全都變成很美很自然顏色的平光烏瓦!(舖上屋頂,還蠻有中國風的味道,真是不賴!)

註:日本還有許多“倒燄窯”,用來燒製備長炭。

嘿!嘿!...半透明感的壺也有其可能性,找個時間添加上“牛骨粉”來試試,搞不好掉到地上都不見得會破哩!

回覆4:請教燒窯的幾個問題
發言人:漂洋過海來看壺 0425-19:51
“牛骨粉”是啥東東?
不知道持續升溫有沒有可能把茶壺熔化了,嗯應該說把純朱泥熔化了,如果把燒結的過程比喻成質變的話,不知道熔化的過程算不算“天殘變”、然後反復熔化“七十二變”,搞不好真的燒出個通透的“聚變”朱泥團,哈哈~天然成型,款款皆不同!
估計那時候老麻瓜前輩就不叫“宜興第一拼火郎”而被尊稱為“煉泥獄主”了。赫赫~~
突發奇想,胡說八道一番,不過依前輩的堅強“賭性”,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啦
回覆5:請教燒窯的幾個問題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425-20:25

“骨瓷”製品,就是瓷土添加了牛骨粉後的產物,燒成後瓷器製品就會有透明感,與增加其韌性...,嘿!嘿!...只要會摔(拿對角度丟到地上),果真瓷盤也不大容易破碎!

呵!呵!...所以老麻瓜才“肖想”很久,一直想試試朱泥或紫泥,在添加牛骨粉後的成品效果究竟是啥樣子?

註a:明天老麻瓜不在台灣(回古陶研究所),這幾天歡迎大家不斷上來聊聊天。

註b:漂洋過海來看壺兄若有問題的話,老麻瓜幾天後一定回覆。

©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