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Q&A
本單元為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為免觸犯法令,如張貼它站、他人或不當圖文,或有廣告之嫌時,真壺擁有刪除之權利。
泥料添加明粒子之功能
發言人:1010 1203-10:45
常聽到製壺泥料添加明粒子,係將泥料破碎後之顆粒,經窯燒後之粒子(明粒子),經再加入泥料中拌勻製壺,請問此有啥功能?加入顆粒泥料壺表面不就會凹凸不平?而且泥料不同,熱漲冷縮亦不同,不是會增加驚破風險?(有搜尋過此網站歷史資料,好像沒人問過)
回覆1:泥料添加明粒子之功能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1203-14:05

《圖片為添加熟料砂的作品之壺表樣貌:夏潔萍手製•華穎壺j~紫炻朱泥。》

嘿!嘿!...明粒子???

發明“明粒子”此名稱的人,肯定是個“非窯業之門外漢”!(呵!呵!...明粒子這名字,讓老麻瓜直覺想起日本料理的“明太子”,是否由此轉化而來,可就無法得知矣...)

有些人常常四處聽道、隨意拼湊,再冠上自己“想當然爾”的創意,就極易產生許多自認為“巷仔內”的名詞...,如“明粒子”等等的怪名字,可真是族繁不及備載...。

巷外的人們常說的所謂“明粒子”,“巷仔內”的人們,應該呼之為“熟料砂”!

也就是,將原礦研磨、過篩以取得原礦砂後,先入窯素燒700~800度,再調入泥漿中,搥打並抽真空成泥條,製成壺後,經陰乾,再次燒成後,會因熟料砂的收縮較小(已素燒收縮過一次),泥漿的收縮較大,故產生壺表的砂感、或謂顆粒感!

呵!呵!...老麻瓜認為,既有“明粒子”的說法,肯定會配上“暗粒子”這一神秘的名詞,以達前後陰陽相互呼應,並彰顯其賞壺功力之高人一等...,故若真有“暗粒子”此說法的話,無庸置疑肯定就是“巷仔內”的人們,稱謂的“生料砂”是也!

答案來了:

1.添加熟料砂,是練泥技法的一種,也是紫砂壺的最大特色之一,能燒成一般陶瓷器無法顯現的胎表特色!

就老麻瓜練泥的角度來說,在同樣的泥底之下,添加熟料砂能使茶湯更顯甘美。

2.就是要壺表凹凸不平,才要添加熟料砂的呀。

3.用臨床實驗來驗證,在同樣的泥底之下,熟料砂添加愈多,則驚破的機率愈低,反之則愈高。

註:類似此類練泥調砂之討論,長期來還累積蠻多的,只是若用“明粒子”來搜尋的話,肯定無法找著。

請試著用【熟料】或【生料】,或【熟料砂】與【生料砂】,或【顆粒】等等來搜尋。

©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