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Q&A
本單元為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為免觸犯法令,如張貼它站、他人或不當圖文,或有廣告之嫌時,真壺擁有刪除之權利。
想問有關”練泥”的方式?
發言人:chiachun 0227-15:27
又來請教了!
我想問有關`練泥\`的方式?以現在來說都以機器練泥為主了已經很少有用手工練泥的了,以機器與手工來說那一種的品質會比較好ㄋ?
而明清時代的練泥方式則為何ㄋ?


回覆1:想問有關”練泥”的方式?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228-01:06
chiachun兄問對人啦........
其實由古至今練泥之方式並無很大之差異...........
但,因歷來謠傳者眾、人云亦云亦多.......穿鑿附會、東拼西湊.誤人誤己者......亦不乏其人,再而有心人插入“炒作”、“發明”、“誇大”種種古代之練泥神技........,故今人視古代練泥“深不可測”........,嘿!嘿!“玩泥”........或“被泥玩”就需憑自己的智慧判斷啦!
朽簡約說明敝古陶研究所“一般”紫砂泥之練泥方式:
1.風化:將掘出之原礦置於礦場,任其風吹雨打(即風化),依老朽之經驗最好質量者約7~9年,讓其自然崩解,及自然流失影響泥質之不良物質(如硫磺、有機酸等)。【註:早期一廠有較多之資本,故原礦皆屯積多年後始練製成泥,後因資金捉襟見肘故風化程度較嫌不足】
風化不足之泥料成陶後混亂不潔,視之令人不快,嚴重者稍見小花泥,chiachun兄看看低價茶壺之泥質便知。
風化足夠者“光潔明亮”視之令人“心恬神寧”!請視敝所眾多名泥。
惟!成陶後之“水色”表現,則與窯溫、精加工、原礦本質等較有直接之關係。
2.挑揀:將已風化、崩解過之原礦顆粒(已如花生仁大小),平均灑佈於乾淨之地上,再以人工挑揀掉含雜質(如鐵質、石灰等)之原礦,使之不含影響成陶後“跳砂”(石灰作怪)、“溶點”(鐵質作怪)等不良物質。(明、清及早期泥料因收藏家要求不高,故均忽略此等步驟,致每把壺多多少少均現出此種小缺陷,不明事非者,更常依此指為早期泥之優點,現代已無法挖出此泥等等令人“啼笑皆非”之繆論.......,亦使“投機之陶人”遂大量隨隨便便練出一個月幾貨櫃之老壺矣!
3.研磨:以平置之石磨,將原礦旋轉研磨成粉碎狀....。《古代用石磨,以手工旋轉研磨;敝所以皮帶帶動石磨研之.......,因為同理同義,故無啥差別;惟一廠因泥料需求量大且須降低成本,故以雷蒙機粉碎之(用雷蒙機較易使顆粒破壞,影響透氣特性)》
4.過篩:用所需大小之濾網篩出所須之顆粒大小。
古代用麻袋過篩,因大小顆粒較難統一,致常使成品出現窯疵;現今使用不鏽鋼濾網過篩,故顆粒排列、透氣率等影響茶湯品質之因素可予適當控制與改良之!
5.吸磁:將研磨成之原礦粉粒置入盆中,置入強力磁鐵於中,以手旋轉粉粒,使尚含大量鐵質之粉粒沾附磁鐵,再予取出不用,至完全無沾附為止。
6.球漿:取出部份吸磁完成後之粉粒,一般約12~20%置入球筒中(球筒:即一圓筒狀之瓷筒,呈內中空圓狀,內置大小圓瓷球),加入清水和圓瓷球,置於球漿機上以馬達為動力,讓其旋轉滾動數天(註:古代是以人工旋轉之,其餘皆相同,球漿之目的亦只將其粉粒“球成漿”而已,故無甚差別)。
7.沉澱:數天後,將球筒內之泥漿及瓷球倒入乾淨的大水缸中,再將瓷球揀出,閤上缸蓋,讓其自然沉澱。
8.取漿:數天後(一般為2~3天),開水缸蓋,即可見“漿沉於底,清水浮於上”;遂將大缸中之清水小心倒出,即得“球漿”矣!
9.搥練:將粉粒及球漿置上“搥練檯”上,兩人一組,一人翻攪、另一人雙手握大木槌搥打之,約2~3天。
泥料淨置約一星期後,再次搥打2~3天。(若欲適度降低收縮比,以提高燒成率者,須反覆“回練”)
註~回練:
將泥料切成薄片狀,置於太陽下一週,夜晚及陰雨天須收入室中,至完全乾燥後研成粉末,再置缸中沉澱、搥練等程序,一而再、再而三,.......實可謂“勞力費財”無法言喻!
佳泥之難成與成本之居高不下,人工之“繁複與細活”實為原因.......稍一不慎,則血本無歸,前功盡棄矣!
10.抽真空:以真空機,將搥練完成之泥料置入真空機中,隨泥加入適量清水,以抽出泥中之空氣與使呈圓條狀,並以塑袋裝之,以利等候製作和堆積陳腐。(古代無此步驟,故常現氣泡等窯疵)
11.陳腐:置抽好真空之泥料於陳腐室中,並於冬天蓋上厚布以防凍壞泥之黏性(此時期之目的為使泥中之顆粒逐漸滲入水份,以利陶者製壺)
古代之陳腐為將搥打好之泥料置入大水缸中,每隔一時日,水份會蒸發,即需開蓋噴入水霧,以保持可隨時取出使用..........
不明其理者,誤其為“養泥”....欲使之變良泥........致,謠傳神話至今!
陳腐日久之泥料,依老朽之經驗,亦只使陶者較易成型而已........
泥料之良、劣......實取決於原礦之質量、風化之澈底、和練泥步驟之一絲不茍........和最最重要的“巧思”!
練泥方式並非一成不變的,前述之程序僅是最最單純之步驟,事實上,每種泥料之顆粒大小、球漿多寡、或研磨、或臼杵皆各具巧妙、滲砂、調和、及窯溫掌控、精加工程序、手法等等.......皆會造成玩家對泥料之不同感受!
練泥.......本身就是“藝術”!
如作曲........,似作畫!
能讓其“精采絕倫”.........,卻也會使其“庸俗不堪”!
老朽向來以藝術創作之精神來處理練泥之種種.........,故!留下許多膾炙人口之名泥............
嘿!嘿!卻也遭致今日之“一窮二白”矣!
哎!玩泥喪志如朽者......,敢稱古今第一人矣!







回覆2:想問有關”練泥”的方式?
發言人:VIP0092 0301-14:44
好一個玩泥尚志,帶出一簍筐的同志,半夜不睡覺,上網述情懷。
練出水噹噹的泥,泡兩次茶,壺就光潤如玉,美是美矣,總缺少那麼一點味道;
茶如老友,時間久了見真情;壺亦同,泡它幾個月,暗然之光,愈顯愈明,才能明心入骨。
壺有三寶,精,氣,神。作壺的人只宜做出前二寶,第三寶應留給使用者,用他的愛心,耐心,勤拂拭,日久顯神潤,完成三寶之美。

©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