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Q&A
本單元為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為免觸犯法令,如張貼它站、他人或不當圖文,或有廣告之嫌時,真壺擁有刪除之權利。
漫談顧、方二氏大紅袍之比較∼以用久後茶湯淳厚之差異
發言人:VIP0056 0809-23:08
哎呀呀,本來強忍著不想寫的…
因怕這篇寫了之後,小弟就買不到顧氏的大紅袍了。看了VIP0013兄已經起了頭,再暗坎的日子也不久了;況且,為了貫徹初衷(好事、好物分享同好)、當好國際網友,還是稍稍寫一下。

顧氏大紅袍好幾年前在壺界就赫赫有名,只是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我們這些苦哈哈的上班族明知好,還是「哈哈苦∼哈的好苦!」。近來因古農真壺集團對於市場行銷的變動,又加上顧氏有一些小壺出來,我們得以稍稍忍痛買把來試試!余董也顧及了顧氏老矣,撥了些紅袍的泥料請少壯派的高手方小龍作一些。

對小弟來說,不用說一定買方小龍的大紅袍;同樣容量一把壺,比顧氏便宜約一半;當然買方氏的。可是歷經大紅袍比賽後,想法有一些變化。此中轉變請看小弟細細道來:
茶客殺手比試完的當天,終於有空閒可喘口氣,和一些高手論論壺。正好泡茶第一名的黃兄要再買把大紅袍回家用,奇了…他還是買陸舟的大紅袍。再他選壺的中間小弟和83兄就利用這機會討教他。
在討論的當中,他嘆了口氣說了:「顧陸舟和方小龍的大紅袍,我用起來還是顧陸舟的好!」。這下子可激起我們的“癮頭”了,心中存著數月的疑惑好像快有解了。以前是在研究兩人可能手法上不同,會造成外觀上的差異;但這個對“用壺”來說好像沒啥用,但對“看壺”上可能有些用吧?
對“用壺”為主要訴求的我們而言,一把壺外型好、出水順、顏色亮麗這都可經「要求」而得,一把壺除了上述又能將茶詮釋的好,那可是可遇不可求;茶湯口感的厚實緊結度、茶香明亮的旋迴度、冷卻後的甘甜度等,都是評鑑的要點。近期“非VIP”兄在天天使用顧氏大紅袍端方一個月後還發現有一個特性:會因使用的長久,造成茶湯的日漸沈重,VIP0083兄於同時期因大紅袍的比試準備也天天用小龍的秋水,但當它平隱後,就不會有上述「進步」的現象。那時考慮的是兩人可能的差異如下:
1.壺於成型工藝上有所不同:捶土、打身筒、明針。
在這一項我們最是懷疑兩者在“捶土”上的差異。打身筒、明針會懷疑是因為比賽當天看了顧陸舟作壺的VCD,影片中他有一項結合明針與身筒定形的古老招式,此式現在新一輩的壺手已經不用(註一)。
2.燒窯有所不同:瓦斯、重油、電窯。
古陶的壺手因居住地的不同,會將他們的壺也會有不同窯燒。韓所長的要求是窯溫足、水色夠即可。
3.壺型的不同。
結果這議題在APEC、余董之間一直討論了好久,一直未有可以令我滿意的答案。直至後來,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有位仁兄到樓主的留言版上說近來的大紅袍如何…(當時余大也回應了他的質疑)。在余大的回應中,我們終於發現了可能說是二壺手的差異處:回練。

大紅袍因為泥料的多次「回練」,造就了顧氏和方氏大紅袍的差異:
1.外觀上的差異。
2.驚破率的差異。
3.茶湯上的差異。

「回練」,為什麼需要這道工序?到底會造成泥料啥子影響?
小弟想這練泥專業還是由余董來回答。當您搞懂了第二個問題,引申出的就是古陶研究所出品的紫砂為何深受消費者推崇∼「泡茶好喝」的重要原因(know-how)了。

或許您會問,那買誰的好?
1.買方氏的開壺快、較不會驚破、變化空間“中等”。
2.買顧氏的開壺慢、“早期”的較會驚破、變化空間“大”(越早期的越大,風險也越大)。
方氏「七道回練」大紅袍就已經是泡茶無敵手了(好像在吃河豚-很好吃,有危險!),顧氏的「無回練」大紅袍…(好像吃河豚肝-極度好吃、超級危險!)。兩者我都有啦!

註一:顧氏的這招功夫,還是請您移駕至真壺,邊看VCD邊請余董解釋。
註二:這篇文章寫了好幾個禮拜,因為很難寫。
回覆1:漫談顧、方二氏大紅袍之比較∼以用久後茶湯淳厚之差異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811-16:52
56老兄呀......
若老朽沒記錯,當天這大紅袍泡茶盟主23號老兄,所用之壺確應為顧老之潘壺無誤(第二名也是顧老之小西施,怪怪!),惟........這前二名之壺,卻皆是回練第二次以後之同一批回練之泥呦!....您可否有注意到呢?
而且..........這大紅袍小茶碗(魚腸匕首)是與方小龍所製之同批回練之大紅袍...,結果經老朽一個多月之“開碗”後,任何茶湯進碗,皆是“瓊漿玉露”矣.........(嘿!嘿!若有壺友不信邪,歡迎帶著您的茶葉過來試試即知喔)
試驗方法:
將茶湯倒入茶海(取其平均無誤)或充當茶海之空茶壺內.....,倒一杯入瓷杯中,另一份倒入大紅袍小茶碗中,.....一入口就會有天大的差別喔......
許多茶友不相信同樣的茶,會因沖泡之容器泥料之不同而有大差別.......
現在用最單純而客觀的品茗杯來試即可,有興趣的茶友歡迎過來一試喔!
就老朽感受,茶湯品質提高一倍有餘喔.....
言歸正題.........
單是用方小龍所用之回練大紅袍即有如此水平,若用顧老的........,56老兄認為會如何???

謹回覆56老兄論文之“註一”:
顧老是習慣於打好身筒後,於精加工時隨之同時修整壺身之線條,使之流暢!

咦.......
說到這非VIP老兄,怎地近來神龍見首不見尾呢?
來篇論文吧......
回覆2:漫談顧、方二氏大紅袍之比較∼以用久後茶湯淳厚之差異
發言人:非VIP 0816-14:24
余大!您太客氣了,直接點名!?論文……………….不敢!心得報告到是真的!
顧氏大紅袍”端方”~~~~~~~用過(常用,自泡自喝,DIY)
方氏大紅袍~~~~~~~~~~~~喝過(常喝,常去83兄家喝)
壺的外觀及製作方式及泥料如何和養成如何…………………不在此討論重點,重點是”以用久後茶湯之淳厚之差異”但話說在前頭,測試的茶是用高山茶
方氏大紅袍—新壺時會吸茶湯,但不太會吸茶香,湯頭硬,入口有青澀感,有些許咬舌(舌頭兩邊好像放跳跳糖)
顧氏大紅袍”端方”—新壺時也會吸茶湯,而且是非常會吸茶湯,所泡出的茶簡直是#$<^%&*@?!
方氏大紅袍初期—略會吸茶湯,揚香一流,湯頭硬,入口還是有些許青澀感,不太咬舌了
顧氏大紅袍”端方”初期—還是很會吸茶湯,還是#$<^%&*@?!
方氏大紅袍初中期—不太吸茶湯,揚香一流,湯頭稍軟,青澀感不太有,不太咬舌,有點將茶湯凝聚
顧氏大紅袍”端方”初中期—照樣吸茶湯,照樣#$<^%&*@?!
方氏大紅袍中期—已不吸茶湯,揚香一流,湯頭已軟,已有將茶湯凝聚之功力,但茶湯會飄,鬆散!
顧氏大紅袍”端方”中期—繼續吸茶湯,繼續#$<^%&*@?!
方氏大紅袍中末期--揚香一流,湯頭軟, 方氏大紅袍中末期,用舌之正中央及口腔上顎及喉頭連成一線去感覺,但茶湯還是會飄,還是鬆散!
顧氏大紅袍”端方”中末期—不吸茶湯了,湯頭很軟,將茶湯凝聚之功力忽然倍增,茶湯沉,結實!
方氏大紅袍末期--茶湯凝聚之功力已答臻境,全方位都不錯,唯獨茶湯不夠沉,不夠結實!
顧氏大紅袍”端方”末期--茶湯之凝聚力超強,茶湯愈泡愈沉,愈泡愈結實,要同時用整個口腔全部’喉嚨及食道來感覺,讓泡茶的人從頭髮快樂到腳指甲,Hi了又Hi,Hi到不行(余大!是不是土裡加搖X丸?)
大紅袍像是一個有生命體,時而愈泡愈退步,時而不鳥你,時而突飛猛進,實在很難搞~~~~~~~~~~~~~~~~~定它,有一招提供給大家參考參考:時而給它超速快感,時而慢條斯理,時而欲擒故縱,(好像把美眉的方式???)但有一個堅持,就是給它一步~~~~~一步一腳印!急不得的!
以上是個人對顧、方二氏大紅袍之比較心得報告,裡面的測試評語是針對顧(端方)’方(秋水)兩氏大紅袍所下,請勿對號入坐,特別值得一提,兩壺之評比初’中’末期皆非一朝一夕,也非一年半載,也感謝APEC們提供寶貴資料
回覆3:漫談顧、方二氏大紅袍之比較∼以用久後茶湯淳厚之差異
發言人:臥雲 0827-16:07
吾覺得
方式與顧式大紅袍的差異
最主要差異在於窯溫

余董早期顧式大紅袍溫度不高
(也就是在"燒足溫度範圍"內中偏低)
雖不高但還不致敗茶
因為要提高成品率已免窯燒驚破(但造成沖泡時驚破)
早期顧式壺式又喜好難度高的方壺
在壺式中算是易燒成驚破的壺樣式

不信方小龍作做看此壺式
或是燒把窯溫"偏低"的方式大紅袍

近來余董出大紅袍溫度燒足溫度範圍內中偏高


可能是余董越來越了解提高大紅袍成品率
這跟回練有關
回練越多次大紅袍溫度燒足溫度範圍會偏高

回練多次的"高溫"大紅袍是方式
回練少次的"低溫"大紅袍是顧式
的差別

期待回練多次的低溫大紅袍會如何?

以上高溫低溫是都指燒成範圍內.
回覆4:漫談顧、方二氏大紅袍之比較∼以用久後茶湯淳厚之差異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828-16:00
臥雲兄.......好久不見!
您的說法,老朽以為.....對了一半!
昔年老朽之特藝一廠剛推出朱泥系時,因當時並無窯可燒(蓋朱泥系是低溫泥,當時並無人製作真正之朱泥壺,故含一廠及丁蜀所有窯爐,皆是燒成高溫泥紫泥系之天下,特藝一廠生產之區區幾把朱泥壺,怎能使窯爐老闆區就於老朽的幾分錢而願意降下窯溫呢?),故...於拉關係、套交情皆不得其門之下,老朽只得買個電窯關起門命手下“自個兒搞”......
所以與後來疏通後之鐵板窯爐的燒成效果就有些小差異矣.....
並非怕燒壞掉,就不敢提溫喔....
所謂“沒有三兩三,豈敢上梁山”.....,啥子刁蠻的怪泥都敢提練、製作了,最後一個關口老朽又豈容馬馬虎虎呢?
故結論是......臨界點窯溫一樣,兩者燒窯之“時間差”所致!
如“急火快炒”與“慢火細燉”之分野!

回練會穩定“泥性”,使泥料較易於製作,惟.......是否會利於燒成率就不得而知矣.......
但,每回練一次所需花費的銀兩,卻也是老朽心中的最痛!
蓋,除泥料“大損耗”之失重外,繁複的回練程序,使泥料之成本愈疊愈高,終致.....未生產即知會賠本矣.............

臥雲兄既然期待回練多次的低溫大紅袍,趁現在仍有少許泥頭,何不下個訂呢?

©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