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Q&A
本單元為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為免觸犯法令,如張貼它站、他人或不當圖文,或有廣告之嫌時,真壺擁有刪除之權利。
古陶研究所專屬球孔的作法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927-21:57

《如大寫U字型般的球孔,再由壺外慢慢套擠入壺內。//////圖片為:古陶研究所專屬插榫式球孔的作法》

剛剛與會員好友們談茶說壺聊了一下午,說到球孔的製作時,突然想到有一實品範例,特貼上供大家共同參考之。

說明:

一般常見的球孔都是固定規格制式壓好後,將球孔沾上稀泥,再持之由壺內黏貼於嘴洞的外圍,好處是無論嘴洞大小,只要球孔的直徑大於嘴洞即可掩蓋貼上,且只要將溢出球孔邊緣的稀泥刮掉即成,...好處是施工十分簡便快速;缺點則是不夠牢固,蓋只靠稀泥黏合無法再做細部精加工的處理,故時常會於掏茶洗壺時掉落,這種球孔掉落的情形,如有玩過早期壺的同好們,應該或多或少都曾遇過或聽過...

而多年前,韓洪波所長與老麻瓜想了許久,始將傳統作法做一番改良,採全手工按嘴洞大小來製作球孔,嘴洞掏好後,必量其洞口直徑,再量身訂做一個適當而略深的球孔(如大寫U字型般的球孔),由壺外慢慢套擠入壺內,在接壺嘴時將球孔全部包掉掩蓋即成,...優點是泥胚真正的銜接,怎麼掏茶都不會掉落,且壺內球孔接觸面增加,更利出水順暢,...缺點是製作繁瑣需時較長,且由壺內看進去,會有網孔與嘴洞的接縫線,不明其因的壺友們有時會誤解成裂縫。

因恰巧手中有一把摔破的夏潔萍作品,破地十分湊巧,剛好露出球孔的一半,故特拍出供大家參考古陶研究所專屬插榫式球孔的作法。(註:雖摔成如此,此球孔還是牢不可搖喔...)

 

 

回覆1:古陶研究所專屬球孔的作法
發言人:古農真壺~vivian 0121-13:59

工作檯上的保溼盒

工作檯上的保濕盒中,暫放著剛為這把壺量身訂製的壺蓋、壺鈕及球孔、可見得我們連球孔部位都是分別當作為一個獨立的局部在花工夫製作的!有沒有發現是較深呈U字型般的球孔呢?因此與泥胚接合燒成後完全是立體狀的球孔,不會造成卡水或任意鬆脫的情況!與坊間一般常見、均一規格..反而易造成出水不易及易脫落的球孔完全不同。

回覆2:古陶研究所專屬球孔的作法
發言人:765 0124-16:17
請問網孔上那麼多孔怎麼鑽出來的?如果在置入壺中前要保持濕度,那不就軟軟的?又怎麼鑽出完整漂亮的網孔?
回覆3:古陶研究所專屬球孔的作法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125-15:38

以手輕捏修刮而出,並光好明針的半圓泥片,用“穿孔棒”依序轉圈掏出小孔。

示範作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韓洪波所長。

呵!呵!...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住泥胚的乾濕度(要軟而不濕,韌而不硬),太濕時即將之曝露於大氣中,太乾時,即如前圖般蓋住讓它回潤,以達到欲需求的乾濕度,之後才可進行穿洞的程序。

註:一般市面上傳統的球孔都是由壺內黏上內壺壁,取作業快速,只要能罩住洞口即可,且不用把把量身訂做,優點是較為省工省時,缺點是有時於掏茶渣時會挖掉落;…而古陶研究所的名家群都是遵照自創研發的球孔,件件量身訂做,一把壺一個球孔,採由壺外套入壺內,並保留卡榫於壺外,缺點是套入壺內的球孔無法抹稀泥填縫潤飾,故有時造成玩家誤為窯裂,優點是此手工作法無論如何使用都不虞脫落。
有關前述的古陶研究所專屬手工球孔作法,將於之後的圖片及文字來說明。

《續下頁》

回覆4:古陶研究所專屬球孔的作法
發言人:古農真壺 0125-15:41

示範作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韓洪波所長。

《承上文》

將球孔穿好所須的所有網洞後,再用“獨固”逐一將每一小洞的“內外洞緣”清理乾淨,並修潤出美美的倒角。

回覆5:古陶研究所專屬球孔的作法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125-15:44

示範作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韓洪波所長。

《承上文》

再用“挖嘴刀”逐一清理每一小洞內的殘泥,與前幾步驟反覆進行,直至完美且無殘渣為止。

回覆6:古陶研究所專屬球孔的作法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125-15:54

示範作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韓洪波所長。

《承上文》

當然的,在捏成球孔形狀的小胚體上,用“穿孔棒”依序轉圈掏出小孔,並用“獨固”逐一將每一小洞清理並倒角後,再用“尖刀”清掉球孔內面的小殘渣,並拋圓後,再用“挖嘴刀”逐一清理每一小洞內的殘泥,就這樣一直反覆動作,直至完美且無殘渣為止。

嘿!嘿!...一個小小的球孔,就這麼折騰了足足一整天!...還不知有用沒用呢?(燒成率之低,讓這一整天的精雕細琢化為烏有的機率,可達90%以上。)

所以可謂件件皆艱辛,該多給古陶研究所的作家群們掌聲與鼓勵!

註:有關造壺的種種,請0765先生進入真壺大觀園的“製壺示範【打身筒】”,及製壺示範【鑲身筒】多多參考,即可獲得更詳盡的製壺知識。

回覆7:古陶研究所專屬球孔的作法
發言人:765 0126-01:15
說真的,從接觸真壺到現在,網頁上及購入手的看起來都蠻好的,每每看到有新的好東西出來,看到余董在說得眉飛色舞,有時雖知道好卻看不出哪裡好,知道收縮比高燒成不易,又不知道到底有多不易,只有一些訊息:
有些泥料因為收縮比過大燒成後易扭曲變形、有些泥料入窯後易爆砂、有些泥料燒成後易起泡或者凹陷、有些泥料成型不易..等等等....簡直是族繁不及備載啦!!!....都各有各的困難度,不斷的需要挑戰及解決!

有時還蠻想看看燒不好是怎樣?

工具刮著刮著..忽然就一個圓珠顆粒崩落!只好再填上稀泥重新一遍剛才的動作..過不久..又一個圓珠粒崩落....又來一遍..開蓋時更不用說了..顆粒一崩落就得重修..以免讓人誤以為是開蓋缺角....這也是為何光是一個小小的局部就修了一整天..十分費工!沒有十分的耐力實在是做不成呀!

嗯.....還是有點難想像到底有多難搞?

我可不是幸災樂禍啊! 如果知道這每一件作品都是這麼辛苦完成, 除了慶幸買到喜歡的以外,更能體會作者們對紫砂藝術的堅持!


回覆8:古陶研究所專屬球孔的作法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129-14:09
呵!呵!...真壺作品於燒成後,確實是經過千挑百選才能“驗收過關”,讓眾會員們映入眼簾!

蓋,老麻瓜是第一個“照單全收”花錢的最大玩家,豈能輕易浪費心愛又珍惜的coco...,故於嚴打再嚴打之下,遂形成真壺作品“良品率極低”的情事發生。(尤其是超級難纏的純朱泥系)

之前或目前為止,古陶研究所已不知打爛掉幾公噸的純朱泥壺,只為了一些小小的瑕疵,說真的...,還真是可惜極了(不忍稀世名泥的糟蹋呀)!
只因為作家造的工、老麻瓜花大錢練的泥,而讓這些有點兒小疵的好壺,就這麼“砸爛丟棄”,著實可惜...,蓋作家們不準將這些驗收不過的作品帶回家,而老麻瓜也不能“免費”帶回家收藏,所以就“卡在那兒”,兩邊都動彈不得,無奈之下就忍痛砸掉,以安作家的心呀!

所以,老麻瓜有句名言:要害慘一個人,最好的方法是叫他做“真品的純朱泥壺”!...嘿!嘿!
回覆9:古陶研究所專屬球孔的作法
發言人:0765 0131-16:35
順便問余董一個問題:對這些敢挑戰難纏泥料的工藝師,能夠完成作品,對他們來說獲得什麼?為什麼他們能夠在低於自己行情的代價下付出時間精力來做這件事?畢竟在現在這個環境下名利的誘惑多啊!是不是有高於這個東西的目標在那裡?
回覆10:古陶研究所專屬球孔的作法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201-13:35

現代炒作名氣的風潮煙消雲散之後...,“下個世代”的玩家,看到泥色高貴絕美的20世紀末~21世紀初生產之古農真壺稀世名泥壺之明豔動人時,喊標起來的高行情,才會是這件作品真正歷史價值的高度!

《圖片為:古農真壺稀世名泥壺系列•碧玉壺n~嫩蜜松碧》

呵!呵!...老麻瓜相信“物以類聚”這句成語!

當老麻瓜與作家們長期來所談論的事物,除了怎麼造出好壺之外(檢討製壺技藝的精進)...,幾乎長期都圍繞著善與惡,是與非...,和身為人所該有的立志,與讚嘆賢能之士讓人回味的事蹟等等...,話題從不在ccco上頭打轉!

記得許多宜興領導與友人,當一一見過老麻瓜的作家群後,私下總是翹起姆指,讚美老麻瓜找的人皆屬正人君子之屬,謂:看起來舒服,沒有三教九流,沒有吊兒郎當之輩,有水平!

嘿!嘿!...當然呀,老麻瓜怎會找吊兒郎當的製壺人進來“搞歷史創舉”,讓自己天天瞧著心煩?

這件事,就如宗教信仰,有人甘心樂意為求永生(成佛),一生捨得、佈施,盡一切力量犧牲奉獻甘之如飴...,有人卻汲汲營營只求今生榮華富貴,就算傷天害理之事,也終生樂此不疲!

其實古農真壺的作家群們,說真的,雙方從來當家人對待,所以稀世名泥一再燒毀這一問題還不算太大(還能夠相互體諒),較讓老麻瓜頭疼的...,倒是其愛人同志的房內嘮叨,這老麻瓜可就難解矣...。

老麻瓜打從心裡羨慕,宜興作家們此生既可衣食無虞,又能留名,可謂穩當“名利雙收”矣...,今日能在老麻瓜旗下一年到頭用古農真壺稀世名泥來製壺,千錘百鍊出一身“蓋世壺功”,有老麻瓜無償提供場地、原料、和其他所有物資來支援,若終年累月仍要喊窮的話,嘿!嘿!...若有這號人物,則老麻瓜老早就請他另謀高就矣!

所以當今仍留在古農真壺旗下苦戰的作家群們,老麻瓜除了打自內心的最高尊重以外,更多的是“同舟共濟”的心情,願能平安渡過這狂襲而來的洶湧波濤,永不被錢潮打散!

創紫砂歷史的顛峰,是老麻瓜的堅持與理想,韓洪波所長和許多作家們,也皆與老麻瓜有同樣的執著與信心來打造此一盛世之境!

玩壺!玩壺!

老麻瓜相信...,壺的真正價值,並不是一時價位的高或低來決定的,當人們對於壺藝的了解深入之後(就如絕大部份真壺會員們注重工藝水平與泥料的質感,而不重章款後...),壺的真價值就會浮現出來,這時看到的才是永恆。

註a:江山代有能人出...,所以就如老麻瓜的判斷一樣,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一批壺藝高手出現(下一個世代還是會有壺藝高手),但某些極少數的大自然恩賜~古農真壺稀世名泥的原礦,卻是絕無僅有的寶物,老麻瓜散盡千金終不悔...,能抓住多少就算多少,因這絕不是下個世代的人們能有幸擁有的!(請大家想像一下...,當現代炒作名氣的風潮煙消雲散之後...,“下個世代”的玩家們,看到泥色高貴絕美的20世紀末~21世紀初生產之古農真壺稀世名泥壺之明豔動人時,喊標起來的高行情,才會是這件作品真正歷史價值的高度

註b:所以老麻瓜認為...,真壺的所有會員們,及老麻瓜與古農真壺旗下的作家群,都一直在創造紫砂歷史新頁,群力共襄盛舉!

©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