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別館
目前位置: 會員別館有泡泡
本單元為會員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有泡泡
發言人:0522 2004/04/10-04:24:16

余先生您好:小弟有幾個問題想請教 第一,小弟的大黃袍在溫壺時壺內注滿水,有氣泡從壺底不斷冒出,此現象有驚破的危險嗎?第二,此把壺在壺口週圍土胎很油亮與壺身其它地方相差滿多的如照片是因為明針的關係嗎?第三,壺蓋顏色較黃壺身較淺且壺蓋\較油亮與壺口週圍相似為何會如此呢?煩請余先生撥空指導小弟謝謝^__^

回覆1:有泡泡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2004/04/10-13:48:42

呵!呵!...說真的,由圖中還真是看不出您所說的情況喔!...不過,由文字中倒可猜見一二,故就直接回答了!
1.氣泡的產生是由氣孔所造成,有許多壺會有這種情形,與驚破無關,...且大皇袍也從沒聽人驚破過,請放心。
嘿!嘿!...可不要對驚破太神經質了喔!
2.跟造型與泥料的特質有關,...這把曹美眉之壺身筒是一個泥片,“豎立”圈起後拍打成身筒,壺頸再黏上一片“橫的泥片”,問題就是出在身筒的泥片是“豎”的,而“壺頸”片子與“蓋面”片子是“橫”的,所以有些泥料就會因泥片的“橫或豎”而形成光線折射有所不同,這在全手工壺上是很正常的現象!
註:為讓日後壺友們便於查閱之故,有關紫砂知識的問題,請大家儘量貼於“紫砂Q&A”單元,謝謝。

回覆2:有泡泡
發言人:0522 2004/04/10-14:37:34

余先生請問既然是同一塊土所制作的壺為何會有壺身壺蓋顏色差異^__^

回覆3:有泡泡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2004/04/10-16:23:50

咳!咳!...換個角度解析說明可能會較易理解...。
上圖中,您框起的紅線框有上、中、下計三個框,上、下兩框處是木拍子拍出的“泥片正面”,而中間的那個小框(較亮處)卻是泥片的“橫剖面”,故兩者的砂漿結構就會有所不同(因上下兩框是拍出的實面,而中框是橫剖面,是切出並非拍出的面),所以當壺作好後要有一道光明針的步驟,光好明針後看起來胚體都是光亮的,而入窯燒成時卻因會涉及正面泥片與橫剖泥片收縮比不一樣的問題,有些泥質就會顯現出“正面泥片與橫剖泥片”因收縮比及砂漿比不同,所造成的亮度與顏色差。
註a:有關以上對泥片或成型的描述若有不清楚之處,請先進入“真壺大觀園”的製壺示範【打身筒】處參考一下,再對照本文思考一下,應就可理解老麻瓜所謂的“泥片正面與橫剖泥片”的意義。
註b:若覺文意難以體會的話,請找個空帶壺來真壺山莊,老麻瓜再當面解說即可。

回覆4:有泡泡
發言人:0522 2004/04/10-21:08:40

多謝余先生抽空講解,小弟明白了,但是此種情況是無法避免或改善的嗎?

回覆5:有泡泡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2004/04/10-21:32:45

這是稀有天然泥料和全手工壺的獨有特色,依老麻瓜對泥料與工藝的認識,這特有情況是蠻有意思的喔!
522兄您可能不知道,依現在出礦的情形,大皇袍這泥料有錢都買不到啦,而真壺現在連最後一把大皇袍都被搶光囉!(也就是說大皇袍這泥料或成品,連老麻瓜都沒了!)
恭喜您收得絕品!

回覆6:有泡泡
發言人:165 2004/04/10-23:10:31

大皇袍,還想再收藏,但無奈以沒機會了。
眾大鍋:
有幸收藏到此泥料者,日後將有你瞧的。

回覆7:有泡泡
發言人:0522 2004/04/11-03:07:27

二代大黃袍也沒了嗎

回覆8:有泡泡
發言人:0507 2004/04/11-03:50:45

鮑青 菊皇壺

522兄
關於二代大黃袍,可進入:真壺新聞P6之42~~(回練失敗,已變成ㄧ堆廢土!)
小弟一直認為,大黃袍可是會員必收之泥料!
當壺也好,當茶海也罷,黃色朱泥本就少之又少,豈可錯過!
小弟之前還ㄧ直推薦!
可惜的是小弟沒足夠的coco可以多收ㄧ把............................

回覆9:有泡泡
發言人:大黃袍 2004/04/11-13:40:01

借張215兄的圖片…
真的好美啊!

©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