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新茶客有禮了!
有些問題困擾已久,望前輩指點:
1、朱泥壺防驚破,要溫壺、不可冷茶澆淋、注水間隔不要太長。只是,壺底与茶盤之間有冷茶水滯留,遇沸水沖泡,會導致驚破嗎?為保險起見,新茶客慾使用真壺軟陶茶墊,但不知軟陶是啥東東?
2、新茶客對臺灣的茶葉知之甚少(曾上搜索引擎查“炭焙岩茶”,未有滿意答案),哪位前輩能給出一個分類清晰的介紹,以作指引。
3、大陸上傳統的説法是“烏龍茶不能飲冷的,否則傷身”,這裡的烏龍茶是專指還是通指?這個結論準確嗎?為什麽有些茶剛出壺時滋味寡淡,反而到溫、冷的時候變得醇厚甘甜?
先行謝過各位前輩了!
新茶客您好:
小弟也是剛入會不久,其實我們產生的大多數問題在會員別舘和Q&A裏面都有詳細的答案。
關於第二點:
請翻閱真壺會員別館裡第13頁的茶葉如何分類篇,內有高峰岩茶的介紹.
在Q&A中找“採茶季節所訂的專業術語”“觀如高山綠、品若百果香!”等茶評。
我現在在看第二遍,感受還是不一樣哦!
謹回答大陸新茶客問題如下:
1.壺底與茶盤間的冷水因與室溫不會相差太大,所以不會因此而由此驚破,請放心。
軟陶墊是由耐火陶燒成,材質因十分疏鬆,硬度很低,所以不會損傷絲毫壺底,且因滿佈細洞,所以會將墊上的水份吸入洞中,壺置於其上沖泡較不致使壺底沾上太多茶垢,沖泡日久壺底也較不會形成一圈茶垢黑底;又此墊原本是白色陶,但易吸茶色,故用上一段日子後,會很像木製品,看起來很舒服,可養成是其另一優點之一。
2.真壺的“高峰岩茶”,是台灣南投縣仁愛鄉大同村高寒地~【高峰】所產的岩礫烏龍茶;而炭焙的定義就是:用木炭為燃料,採古代原始的烘焙方式調整茶之火侯和風味的一種焙茶方式。(慢火細烤)
高峰岩茶的風味就如雅人隱士,與世無爭,不流於俗。
與一般常見植於土壤的高山茶,就茶性來說大不相同...
3.就台灣人的習慣而言,猛灌冰冷的啤酒似乎是理所當然,但是就老麻瓜所知...,在大陸似乎喝啤酒都不是冰的!
喝冷茶應是習慣問題,好像傷不傷身也是會隨著地區觀念的不同,而有看法上的差異吧。
台灣茶客一般都相信好的烏龍茶不傷胃,可冷飲,但差點的烏龍茶最好還是熱喝的好!
熱、溫至冷...茶中的滋味會有所變化,若是茶的問題,則應與製茶時發酵的時間掌握有關(註),但此問題可能的答案會很多,應視您所遇到的該茶情況來當場辨識較為準確而客觀。
註:製茶時發酵較輕,因揚香力強,茶湯滋味會較薄,當茶湯冷後,揚香散失,您就會覺得品之無味;相反的,...製茶時發酵較重,則揚香力弱,香氣經過度發酵而進入茶湯之中,品熱茶因無揚香助威,故不易察覺茶湯的滋味,當茶湯涼了之後,您就不會在意揚香力,就會覺得茶湯滋味特別香醇甘甜了!
但若是茶具的問題,則也有許多的可能性:
例:若您用紫砂壺泡出熱茶,然後倒入朱泥壺置涼,可能後者的滋味就會比前者好多囉...
下回再聊,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