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Q&A
本单元为自由讨论区,文责及取用图片之来源概由文者自负,图文内容并不代表真壶立场。
为免触犯法令,如张贴它站、他人或不当图文,或有广告之嫌时,真壶拥有删除之权利。
关于几款圆之月茶碗
发言人:1160 0508-16:49
请教一下真壶的几位前辈
最近购入了4只不同泥料的茶碗
都发现有一些问题,特此请教

1.蜜琉璃
此款的茶碗,似乎会把茶汤的茶质砍到丁点不剩
使用一个多月后虽然还是会减少(约三成)
这是否算是已经换档了呢?
(现在的口感像是把茶汤质感砍三成却两倍的柔水顺口)

2.窑白芝麻沙
新品的芝麻沙,似乎会从底部漏汤(摸的时候湿湿的)
是否也是浆少沙多作品的缘故呢?一样是等他的气孔塞住了就可以吗?
(现在的口感像是把茶汤的味道凝聚而强硬)

3.嫩蜜瑰红
小小一只,却感到密度极高的扎实
在泡茶时依然会像蜜琉璃砍茶质(7成左右)
是否也是要等它换档呢?
(现在的口感像是柔水且茶滋减少,但口中凝聚的香气却远高于其他三只)

4.蜜松碧
对于这个泥料一直算是我的心结,会认识真壶也是此泥料之缘故
以前买过一只壶,号称是"蓝朱泥"所制(作者为董夕根)
但大多数人所云皆为此壶乃化料所制
说法是:公几时得见明清传世之紫砂有此碧蓝一色乎?
莫不是当时匠人之技不如今?
所以当看到真壶也有此"蓝朱泥"作品时就想入手一探究竟
不过还是依然无法说服几位友人相信此蓝真的来自于原矿

目前使用中,感受不到茶质减少的问题
反而是香气略减,感觉茶汤重胶质
滋味紧紧包覆著口腔而感觉厚实
但与芝麻沙的凝聚之感却不相同


大概就是以上几点问题,另外就是我在第一次使用前
都会先用茶叶+水煮过一次,不知这是否正确?
回覆1:关于几款圆之月茶碗
发言人:0481 0509-00:36
蜜松碧是蜜松碧,蓝朱泥是什么?古农真壶没生产过这诡异的东西,另,有许多技术确实是古人超越今人,但,现在也有超越古代的技术,我们生活周遭的许多事物不是如此吗?只是,先决条件是肯花钱、肯用心、肯专注。

在黑金刚手机的时代,可没有制造i-phone的技术与能力,君不见今日景象....
回覆2:关于几款圆之月茶碗
发言人:vivian 0509-01:04

图片为宜兴赵庄山黄石黄原矿入窑烧成后的情况,原矿烧成后呈现蓝色部份即为“嫩蜜松碧”,红色及黄色部份即分别为古农真壶稀世名泥系列之"大红袍"及"大皇袍"。 练泥时需采用古传手工练泥技法将黄石黄的原矿分门别类,十分费工!




1160您好,您是刚加入真壶的会员,未曾亲临山庄,也未曾来电或来信与我们讨论过,因此我先试著以我个人使用这几款泥料的喝茶感受简易、概略的回应您~..

1.蜜琉璃
此款的茶碗,似乎会把茶汤的茶质砍到丁点不剩
使用一个多月后虽然还是会减少(约三成)
这是否算是已经换档了呢?
(现在的口感像是把茶汤质感砍三成却两倍的柔水顺口)

※vivian回应:
首先,个人感觉,对于一碗茶的满意程度,
通常会因个人味蕾喜好感受不同、使用壶型、泥料、茶种、水质、温壶(温杯)程序、置茶量、浸泡时间甚至是当日饮食、情绪、气候的微妙更迭..等而有不同的感受~..换句话说就是影响的因素实在太多,..因此不建议直觉式的对于某泥料下定论,(因为甚至使用的是茶碗或茶壶,甚至茶壶的形体,有时也会造成感受上明显不同,..这也正是玩赏稀世名泥有趣之处)

曾来过山庄的朋友应该都见过我们山庄内有一对蜜琉璃的茶碗,
一件是完全未品养过,一件是莹亮亮的〝琉璃〞状态,那是我好一阵子在山庄里完全只使用蜜琉璃茶碗的成果,因此我想我个人对于蜜琉璃应该可以说是有某种程度的了解,个人感觉与您类似,起先,它会修饰掉某些东西,历经一段时间后,外表开始包浆精透,感觉上茶汤某一天忽然转变为清甜顺口....个人非常喜欢它换档后的表现。但这又会牵扯到您泡的茶及您味蕾渴望的一面..,因为我们就曾遇过某些朋友,对蜜琉璃赞赏有加,因为认为蜜琉璃碗修饰掉了某些他并不喜欢的层面..或许是火气,或许是苦涩..救活了他一直搁放著不爱喝的某泡茶),但都无所谓好与不好,因为或许您某天的某泡茶会非常适合这泥料也说不定喔 : )~建议可以于不同条件下多方尝试,这才叫"玩"啊!

2.窑白芝麻沙
新品的芝麻沙,似乎会从底部漏汤(摸的时候湿湿的)
是否也是浆少沙多作品的缘故呢?一样是等他的气孔塞住了就可以吗?
(现在的口感像是把茶汤的味道凝聚而强硬)

※vivian回应:

关于"沁出茶汤〞的问题,请您于「紫砂Q&A」上方搜寻处键入
〝易沁出茶汤的泥料〞此篇有类似的讨论,希望可为您解惑..

关于茶汤,除了上面所提过的,通常会因个人味蕾喜好感受不同、使用壶型、泥料、茶种、水质、温壶(温杯)程序、置茶量、浸泡时间甚至是当日饮食、情绪、气候的微妙更迭..等而有不同的感受~..
我对于窑白芝麻砂的感受明显相异于您,因为我个人感觉它对于茶汤的诠释是很〝闲逸〞的,以山庄茶来讲,无论对于大鸿运或是焙火高峰岩茶都有不错的表现,有〝火气退散〞缓缓喝一杯茶的感受。



3.嫩蜜瑰红
小小一只,却感到密度极高的扎实
在泡茶时依然会像蜜琉璃砍茶质(7成左右)
是否也是要等它换档呢?
(现在的口感像是柔水且茶滋减少,但口中凝聚的香气却远高于其他三只)

※vivian回应:
以喝高峰岩茶来讲,个人感觉嫩蜜瑰红茶汤QQ~凝聚力也还不错!
不过嫩蜜瑰红可以说是稀世名泥小泥后了~于「真壶会员别馆」上方搜寻处键入〝嫩蜜瑰红〞应该可以搜出不少的讨论。
(不过还是难免要罗嗦再强调一次,..个人感觉,对于一碗茶的满意程度,
通常会因个人味蕾喜好感受不同、使用壶型、泥料、水质、茶种、温壶(温杯)程序、置茶量、浸泡时间甚至是当日饮食、情绪、气候的微妙更迭..等而有不同的感受~..)

4.蜜松碧
对于这个泥料一直算是我的心结,会认识真壶也是此泥料之缘故
以前买过一只壶,号称是"蓝朱泥"所制(作者为董夕根)
但大多数人所云皆为此壶乃化料所制
说法是:公几时得见明清传世之紫砂有此碧蓝一色乎?
莫不是当时匠人之技不如今?
所以当看到真壶也有此"蓝朱泥"作品时就想入手一探究竟
不过还是依然无法说服几位友人相信此蓝真的来自于原矿

目前使用中,感受不到茶质减少的问题
反而是香气略减,感觉茶汤重胶质
滋味紧紧包覆著口腔而感觉厚实
但与芝麻沙的凝聚之感却不相同

※vivian回应:

首先,真壶从最早创办的「古农行」专业经营名家壶至今已近30年,
网站成立了10年时间(相较于网拍卖家的口说无凭,这您都是可以从网站中的历年资料查询到的)
蜜松碧与嫩蜜松碧的命名时间您也可以从过去历年的文章中(甚至是早期杂志的采访中)找寻的到~..
建议您可以多搜寻阅读真壶会员别馆或紫砂Q&A中的相关文章,
(可于「紫砂Q&A」中键入〝黄朱泥的经典〞内有黄石黄原矿介绍。)
应该您就会比较清楚了,我也就无须在于此多加赘述了
(另,可进入「真壶会员别馆」键入〝注册商标~已通过【嫩蜜松碧】等六种古农真壶稀世名泥〞进行搜寻)

关于茶汤,个人感觉蜜松碧系列茶汤骨干明显,凝聚力厚实,几乎什么条件下都会有不错的表现,是公认名泥之一,因此别馆内应也可搜出许多会员朋友的历年分享 :)


5.大概就是以上几点问题,另外就是我在第一次使用前
都会先用茶叶+水煮过一次,不知这是否正确?

※vivian回应:
这点您可以于「紫砂Q&A」中键入〝将豆腐放进茶壶内〞,内有相关的讨论。


回覆3:关于几款圆之月茶碗
发言人:1160 0509-02:37
481兄好

当初会接触到之原因乃在GOOGLE"蓝朱泥"时
见真壶会员别馆中一篇文章之讨论

http://www.china-pot.com.tw/member-new.php?search=1&keyword=%C2%C5%A6%B6%AAd&key=subject&r=1203&p=1#14537

我会称蓝朱泥为"蜜松碧"的分类源自于此
回覆4:关于几款圆之月茶碗
发言人:1160 0509-03:51
先谢过二当家回复

关于茶汤的部分,虽然味觉是主观的
但也能有其客观的评鉴方法,否则将无法分辨茶之优劣
所述之口感为后学以瓷杯评鉴方式多方尝试后暂时得出的感想
不论生熟老普,乾仓港仓;还是清香培火,有无发酵之茶,用以找出最适者
并非如"今天的味道好像跟昨日不同呢,昨天是放了多少&泡了多久来个?"
随心所欲鲁莽的试茶后纯凭主观意识所下判断

虽未拜访过真壶山庄,但对于"琉璃"能称为"琉璃"之色已能明了
当拿到此茶碗,就不再对真壶的真实性有所怀疑
琉璃般的水色,已是后学最喜爱的茶碗,想再购入壶款
但似乎皆已告罄,甚是可惜

二当家所提列的几篇文章,后学在发问前几乎都阅读过
因皆阅读过后还存有疑问故特此发问
如易沁出茶汤一文中则无芝麻沙之实例
贵所研制之泥料与泥名皆空前绝后,故不好妄加猜测

蜜松碧一泥,拿到茶碗之后也再无疑惑
只是旁人依然无法相信而已
此碗茶质的程度是后学最满意的一个

豆腐煮壶一事,余所长解释为窑温不足所致
后学使用早年紫砂一厂之器具,发现有些会残留沙土之气
难道当时(文革绿标白标皆有)一厂窑温也有不稳?
所以贵所的茶具皆以清水漂洗后就能直接使用吗?

另外有一疑问,后学曾对建盏做了个测试
发现建盏软水的特性与水(杯)温高低有关
目前的四只茶碗,所试其软水特性皆在建盏之上
想请教的是,是否同建盏以杯温水温决定软水程度?

若有机会,定当拜访真壶山庄
回覆5:关于几款圆之月茶碗
发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0509-15:21
呵!呵!...近日老麻瓜家中俗务缠身,直至今午始得踏入真壶山庄一解多日茶瘾...,回信稍怠,还望1160兄见谅海涵。

1160先生求知若渴跃然纸上,若有机会过来真壶山庄一叙,想必更能解您种种之好奇(盖真壶山庄中有许多成品与样本可辅助说明),在尚未能成行之前,也只能多翻翻之前的讨论文章,或大伙们于纸上大谈其兵矣...。

谨简要回覆如下:

1.1160兄对于泥料的阐述及心得,颇得其中神韵,惟...可能皆仅以茶碗试之,故逼热性遂较为乏力(一来容量太小、开口太大、二来缺盖保温,皆使茶汤温度下降过快,逼热性即减低),所以会让人误解泥料吃掉了茶质,未有淋漓尽致之感,实乃“茶碗特性惹的祸。

2.“蜜琉璃”对茶汤隐恶扬善之功无与伦比,惟新品因“火气方刚”致玩过了头,所以在隐恶之际确会多少“也顺道隐了一些儿善”,这情形就类似音响的去除杂音功能打开后,虽然将杂音去掉了,但音质却也会多少受到了影响;所幸“蜜琉璃”经用久火气渐褪“开泥换档”后,就会刚柔并济至达到让人击掌叫好的境界。

3.老麻瓜当时为达“窑白芝麻砂”粒粒分明的烧成后之完美效果,委实累坏了作家群们,盖“砂粗而多、浆细而稀”产生了缺乏黏性与张力的缺陷,让制作此泥成为作家挥之不去的梦魇,就因“砂多浆少之故,所以透气性特佳,遂会产生水气(水分子)少许渗透的特质,很可惜的,使用日久,双气孔结构让茶汤乾涸堵塞住后,即不见碗外之水气矣...。

3.夏虫不可言冰!...老麻瓜对旁人相不相信回事儿,老早已抛诸脑后,盖老麻瓜练泥的最主要目的,实乃遂己爱泥的欲望之实践与达成而已,他人相不相信,甘咱们(真壶人)何事?注:当今的台湾,还有甚么事或人没遭受批评质疑的?)

4.窑温的充足与否,会直接影响烧成率,简单来说,赚不赚钱,就靠窑温来控制了!

想一定赚钱,只要将窑温降个几十度才能达到临界温度,就能十拿九稳,窑窑满堂彩!

想要烧成完美,则拉高窑温至临界温度后,就只能听天由命、火里求财,靠老天赏碗饭吃矣...。

答案是一厂的窑温不是不稳,而是如老麻瓜前者的描述,求个满堂彩以应付应接不暇的订单...,如此而已。

验证:您何时看过一厂的起泡火头壶等等火头现象之品;烧毁整窑壶在古农真壶里头直如家常便饭,盖古农真壶拼窑温可不是随便说说,几乎每次都会有火头壶的隆重发表。

5.茶汤温度降至一定温度后,口腔的适口性会较佳,容易产生舒服柔软之感,过热或过冷,皆会有不同感受;这情形就如热、温、冷水洗澡,我们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自然的现象。

老麻瓜之前描述泥料致茶汤软水之功,已排除前述之茶汤温度因素,所以与建盏之冷热原理无关。
回覆6:关于几款圆之月茶碗
发言人:1160 0509-22:43
谢过余老亲自回覆

1.后学能了解碗有其特性在
故并不是以碗泡试之,而是纯做为饮杯与瓷杯比对

2.现在也开始慢慢有这种感觉

4.确实,做为"官窑"的紫砂一厂是如此

5.确实如此,茶汤乘于碗中温热时最柔软适饮
会有此疑问单纯突发奇想,如将冷汤倒入会有何结果而已
回覆7:关于几款圆之月茶碗
发言人:飘洋过海来看壶 0510-19:53
5.确实如此,茶汤乘于碗中温热时最柔软适饮
会有此疑问单纯突发奇想,如将冷汤倒入会有何结果而已

罪过,罪过,原来蓝朱泥一词是我干的!回想当初初识真壶,为了方便理解将真壶泥料按自己想法分类,现在回头看看,幼稚了,没有以一个原则来分,还是比较混乱,如果现在重新分一遍应该会系统一点,只是想想真壶海量的泥料就头皮发麻(余董,没事搞这么多泥干嘛)
关于1160兄的第5问,小弟的试验及理解如下:每种泥料的侍茶性都不一样,如果A泥料的侍茶性是10分来说(就是说茶汤已被该泥料诠释到不再变化),那么95度的茶汤在A泥料达到10分需要1分钟,冷茶汤在A泥料达到10分需要5分钟(1分钟及5分钟为假设时间,只是为了说明温度的影响)
回覆8:关于几款圆之月茶碗
发言人:1023 0811-13:57
爱过方知情重
用过才知碗好壶好

世上有情人
几人胜余董

真壶是真正的壶

(禁止肉麻蛤)
回覆9:关于几款圆之月茶碗
发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0815-14:05

没办法,要让壶好就得这么干,天地人缺一不可,苦了旗下的工作人员,能多留下一些更值得百年珍藏的历史精品,顺手于壶把下方落个“余记”小章,这算盘老麻瓜打得可精明啦...。

【图为:韩洪波手制•峻龙壶t ~沁碧】

呵!呵!...十分感谢1023老老友的肯定与鼓励,老麻瓜务必再接再励、精益求精...,力求达到“没完没了”的境界,始能报答众位旧雨新知们的期盼与支持。(注:称呼1023先生为老老友,乃因壶结缘已逾20年之久矣...)

嘿!嘿!...长期来,老麻瓜为了“将壶搞好”,可谓“阮囊渐宽终不悔”...,无所不用其极之至,原矿的严苛挑选与宁缺勿滥,老早已得罪了一大票子矿工老大,这票子矿工老大们对老麻瓜真是又爱又恨,可说是爱恨纠结...,恐已列入弃之可惜啃之无味的“鸡肋”一族矣!

对作家们精加工的要求,老麻瓜更是一丝不茍、一路严打到底,...盖,若轻易放弃此关的把守,则好壶的条件即无故损失掉三分之一,老麻瓜该如何面对众位求壶若渴的老友们?

咳!咳!...窑温,则更是作家们的最痛,盖老麻瓜几近疯狂的拼火侯,应已达人神共愤之境,让作家们一把火硬拼掉一窑炉几个月的心血,难怪离职的某些工艺师会抱怨“认识老麻瓜,真是倒了八辈子楣”,明明可以了,怎会一直硬要再入窑覆火,直到全窑覆没,真让人恨得牙痒痒的...。

没办法,要让壶好就得这么干,天地人缺一不可,苦了旗下的工作人员,能多留下一些更值得百年珍藏的历史精品,顺手于壶把下方落个“余记”小章,这算盘老麻瓜打得可精明啦...。

© 2024 古农真壶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