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别馆
本单元为会员自由讨论区,文责及取用图片之来源概由文者自负,图文内容并不代表真壶立场。
"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901 2002/08/07-02:36:46

供春变色泥的桃红魅影,真有点让人想入非非。

julian兄,此壶就是高峰所制“顾景洲设计仿鼓壶”,壶身浅盖阔,只是尺寸大了点。总体来看,还是小葵八瓣壶更好,只是所用紫石朱泥无法表达小壶的灵秀之气度,若是用大红泥、大红袍或嫩蜜瑰红才真是极品,馀老有兴趣吗?

回覆1:"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0429 2002/08/07-02:54:23

901兄,完全同意!(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请问高峰的"顾景洲设计仿鼓壶"泡茶工力如何,听说文革紫泥泡茶质素不俗!我曾在香港某百货公司看见一个顾景洲的鼓壶,好似高峰的仿鼓壶较美!

回覆2:"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901 2002/08/07-03:09:19

景洲大师中后期所作茶壶,手艺精湛自然之事,我也曾见过其部分作品,功夫所到之处,尽显大师风范。高峰的作品端正严谨,功\力不浅,也有可能是我摄影技术有限,未能充分展示其作品的妙处,但相信此壶虽不如景洲的作品精美,也属于高手之作,希望其能再上一层楼,爲衆茶友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有请余老利用不同的角度来展示此壶的好处。迟点我会在此专题贴些小壶的照片。

回覆3:"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0452 2002/08/07-07:33:14

对不起,新手请教。请问《仿古壶》和《仿鼓壶》是不是同一个壶型?我还没有机会见过顾大师的《仿鼓壶》作品或相片,最近,刚好在一个日本知名的紫砂壶藏家和研究者的网站上,看到介绍仿顾大师作品的《仿古壶》(许艳春制),该网站推崇许艳春制的《仿古壶》仿的几近原作。我看那壶型和高峰的《仿鼓壶》很像,(但是纽和壶嘴略有丝微不同),壶的名字也是很微妙的不同,不知是不是仿自同一个壶,请前辈们指教,谢谢。

P.s.对不起,第一次偷图和贴图,不知道有没有贴成功?

回覆4:"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0452 2002/08/07-07:35:24

《仿古壶》(许艳春制)

对不起,新手请教。请问《仿古壶》和《仿鼓壶》是不是同一个壶型?我还没有机会见过顾大师的《仿鼓壶》作品或相片,最近,刚好在一个日本知名的紫砂壶藏家和研究者的网站上,看到介绍仿顾大师作品的《仿古壶》(许艳春制),该网站推崇许艳春制的《仿古壶》仿的几近原作。我看那壶型和高峰的《仿鼓壶》很像,(但是纽和壶嘴略有丝微不同),壶的名字也是很微妙的不同,不知是不是仿自同一个壶,请前辈们指教,谢谢。

P.s.对不起,第一次偷图和贴图,不知道有没有贴成功?

回覆5:"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0321 2002/08/07-10:03:32

唉!
看了这标题,偶似乎无法体会为何"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是有针对特定之茶吗?台湾的乌龙茶似乎比较适合壶体饱满壶盖适中,壶的大小就由饮茶人数来定,但相信901兄所言必定有其涵意还望告之解惑..................................

回覆6:"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901 2002/08/07-14:05:15

452,所贴照片是顾老仿鼓壶没错,仿鼓——仿古均是指此类壶型,叫法不同罢了。仿鼓壶仅是指近似此类壶型的茶壶,至于来历可能余老较清楚,本人想是:模仿鼓的造型而制的茶壶。此类壶历史较长,所制者衆,大中小型号具全,大师无名者均累有所出,影响不弱于石瓢壶。同一类壶只是大形体相同,至于壶嘴壶把可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上述两把仿鼓壶已是非常接近,均可认爲是顾老所设计品种(注:但非顾老所创,仿鼓壶已早有之)。
321,"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的出处要查一下,我久不习经,只记其内容,忘了出处。本人理解如下:正如julian兄所言,对于用茶量大,相对易出味的潮汕功夫茶(单枞、水仙等)及特别强调茶香口感及馀韵的安溪铁观音,泡茶要求水温高、时间短、茶汤均匀,因而要求茶壶小且浅(最好出水快,功\夫茶常用盖碗),盖\口阔可让泡茶者用不同的冲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先后浓度(如前几泡从周边冲水,后几泡从中心位置冲水),同时也是频繁换茶叶所需(壶小所致)。Julian兄是否有同感?

回覆7:"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2002/08/07-16:42:20

将壶把与壶流略拉拢近壶身,使主题(壶腹)突显,流把做辅以衬托壶身,则精神韵味即自然地荡漾开来矣....(图为高峰手制•仿鼓壶)

据老朽所知...,仿古壶最早见于清季邵大亨之作,就算不是原创,也是将此品种做出名气之人!
452小姐所贴的仿古壶(先不论何人所制)...略带老味,壶把与壶流拉得较开(此为仿民初作品的特色),气势就会显得较涣散,壶颈内缩太大,身筒不匀...,使整体协调性稍欠紧凑,仿古壶的精神所在~壶盖外缘与壶颈口的外缘圈之相叠之处(即所谓天地处)不很工整严谨,是其憾也....(此壶可肯定是摹制顾老风格尚未建立之前的作品)
顾老影响近代壶艺较巨的风格是...,将壶把与壶流略拉拢近壶身,使主题(壶腹)突显,流把做辅...,以衬托壶身,则精神韵味即自然地荡漾开来矣....

回覆8:"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拿也安泥 2002/08/08-18:19:51

余老解说的很深入浅出 够清楚 要看顾老ㄉ 真品?............难!!要看图片?((宜兴紫沙当代名人作品集锦))封面便是 !顾老主编((宜兴紫珍赏))P191也有,做ㄍ比对,嗯~~~~恩~~有差ㄛ!

回覆9:"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Julian 2002/08/08-20:44:48

我跟901兄的理解大体上是一样的﹐但在小节上却有点不同。首先﹐我一直只引用901兄所说的一部份﹐那就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其出处是翁辉东的[潮州茶经--工夫茶]。至于“盖宜阔不宜小”﹐小弟不才﹐不知其出处。但据小弟的实际经验上﹐盖\不宜太阔﹐应说是恰到好处吧﹗除非是泡潮州的凰单欉茶﹐因其条索颇粗长﹐壼口阔才容易入茶叶。
至于注水的掌握确是潮汕功夫茶的一大学问﹐但缘壼边注水的原因是怕冲散壼内茶叶的布局﹐俗称“茶胆”﹐是潮汕功\夫茶特有的。“茶胆”之说对不了解的人觉得是无中生有﹐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潮汕功夫茶中﹐有小弟认为最考功\夫的一门﹐纳茶﹗纳茶是把适量的茶叶分粗细﹐共分为四份(其中一份是茶末)﹐按恰当的比例﹐用熟练的手法分次装入茶壼里。因此壼内便形成以茶末为中心的布局﹐“茶胆”是也。若注水时不是缘壼边﹐而是直冲入壼中心﹐“茶胆”里的茶末便会给冲散至流出茶汤裹去。
对不起﹐好像离题了﹗小弟可以讲潮汕功夫茶讲几天还未完呢 :-)

0321兄问﹐"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是有针对特定之茶吗?答案﹕是﹗也不是﹗例如0321兄说﹐台湾的乌龙茶似乎比较适合壶体饱满﹐但我认为应该是比较容易才对。此道理非常简单﹐就拿一个200cc以上﹐跟一个100cc的壼作比较。在投茶量上﹐在200cc以上的壼里多下几颗﹐甚至十几颗茶叶对茶汤的表现不会有致命的影响。但若用在100cc的壼时﹐多下几颗便会影响很大了。因为其壼的容量和茶叶比例小嘛﹗台茶最讲究置茶要“松”(至少我认为是﹐若不是还请指正﹗)﹐所以壼体较大会比较容易掌握。正如0321兄说﹐“壶的大小就由饮茶人数来定”。但若只有两个人﹐或甚至是独饮﹐总不成一定要用200cc或以上的壼来泡吧﹗所以我说﹐"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不是有针对特定之茶。

但正如901兄所言﹐对于特别强调茶香和馀韵的安溪铁观音﹐若不选用壼身较小和较浅的壼来泡﹐是没法泡出其气魄和神韵来(或唤作霸气)。就拿保时捷跑车跟美国的“大水牛”车作个比方。美国的“大水牛”车虽然可以用来在赛车场上跟别人斗车﹐但比起保时捷跑车却显得力不从心了。不知0321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当然﹐最简单不过的解释方法便是拿两个壼来泡安溪铁观音﹐一对一的比较﹐大壼比小壼。小弟当然试过﹐更是很心痛的去试﹐因为一早已知到结果。毕竟好的安溪铁观音得来不易﹐价亦不低﹗所以我说﹐"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也是有针对特定之茶。
至于人壼合一的问题﹐迟些再说吧﹗

回覆10:"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0321 2002/08/09-10:17:58

看了Julian兄的文章后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像901兄对茶文化了解的透彻是可以理解(必境中国是发源地),那Julian兄的专业知识如何取得?偶只能在无书的阶段摸索,所以感受到的及吸收到的也有限..............................,所以有很多的专业主题,我可是搭不上,只有看的份,最多在发个问题罢了!

回覆11:"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0452 2002/08/09-10:41:15

谢谢余老,谢谢901前辈。
总算稍微有一点概念了。因为,有时看很多壶型长的很像,但名字却不同,而有时,名字相同,壶型却完全不一样,所以时有一些困惑。

回覆12:"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901 2002/08/09-14:16:02

321、452,小生胡扯了,象馀老及julian兄才是真专家也。余老还有没应题的壶来贴一下,我这厢晚点才有照片。

回覆13:"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Julian 2002/08/09-18:51:21

我的天哪﹗901老兄不要这样害我吧﹗这么一顶帽子扣下来﹐小弟以后还有立足之地么﹖原本还想胡扯一下人壼合一的“伟论”﹐现在真的有点不敢了﹗
其实我只是对潮汕功夫茶﹐也只是这么一个潮汕功\夫茶有点点研究﹐其他的就真是不太懂了﹗这只因为自己是潮州人﹐而先父也是一个颇热爱潮汕功夫茶的人﹐所以偷到一些罢了。说来有愧\﹐小弟其实真的不佩称自己为潮州人﹐因我不懂讲﹐也不懂听潮州话﹗就只有在泡茶的时候才有点算是潮州人。

0321兄奇怪小弟是从何得知关于茶的知识﹖其实0321兄你不是一早已知道答案么﹖你说﹕“偶只能在无书的阶段摸索。。。”﹐那就是书本啊﹗当然还有网上这一途迳呢﹗再加上一些实际经验便是了。
不要说甚么专业不专业啦﹐大家胡扯一通(广东话叫“吹水”﹐很传神﹗)﹐闹热闹罢了﹗毕竟爱茶人的圈子本就是很小的啊﹐知己难求。何况错了﹐这里有各大高手坐阵呢﹗901兄不要误会﹐我不是说你在“吹水”啊﹗

回覆14:"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0215 2002/08/09-22:21:16

/////"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各位大锅找来找去可能这把比较切入主题:
~小仿古壶~
作者~顾陆舟
泥料~大红袍
容量~180cc


PS:就壶工艺水平而言,个人比较喜欢收藏大壶

回覆15:"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0429 2002/08/10-00:28:02

看完Julian对茶壶的高见后,还请余董多制一些200cc以下的美壶。当然最好是嫩蜜瑰红、大红袍、翠里红和滴翠等珍贵名泥,以餐同好!!

Julian兄,请快讲「人壶合一」吧!相信有不少会员都好想知道!

回覆16:"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盖宜阔不宜小”
发言人:901 2002/08/12-18:41:29

Julian兄,小生虽身在大陆,却也仅是对茶事略懂皮毛,只因是业馀爱好也,所谈当我吹水即可。本人只是业馀好茶,偏好岩茶、铁观音清茶,恰恰好偏爱朱泥,因而掉进馀老所设的真壶网内,无法挣扎开脱了。
馀老,讨论衆多的葵八瓣壶可会重作?大皇袍葵八瓣真是令衆多壶友念念不忘,应衆要求,何不作190CC、280CC、370CC的三种容量等级,以销售统计来调市需求?

© 2024 古农真壶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