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Q&A
目前位置: 紫砂Q&A 請問"包漿"?
本單元為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為免觸犯法令,如張貼它站、他人或不當圖文,或有廣告之嫌時,真壺擁有刪除之權利。
請問"包漿"?
發言人:HUNG 0508-18:38
請問"包漿"是代表什麼意思............
回覆1:請問"包漿"?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508-19:14
包漿者...
基本上可分為二種:
1.“精純泥料、良好精加工、精確之窯溫”所造成:非上釉、非上蠟、非拋光之壺,若新壺時呈現出壺表有一層若“薄透明漿”之樣者,即屬之(收縮、結晶、光明針形成)。
2.泡養所形成:經日久泡養擦拭後,壺表呈現一層薄漿樣的“毛光”即屬之,請勿與茶垢形成之“和尚光”搞混喔.....
註:因市面上有太多偽造包漿之壺,用上釉、上蠟、拋光等手法來增加賣點,致易使玩家混淆不清,且許多情況實只能意會,無法言傳,故若有求知之需,可來趟真壺請解說員為您做“直接對比”服務.......,相信......如此您很快就會“頓悟”的。
回覆2:請問"包漿"?
發言人:0502 0325-22:51
我想問一下我的新壺高南瓜~小紅袍
新壺到家時我才泡了一泡壺蓋拿起來猛擦後整個油油亮亮
可是我拿濕布或是3M的魔布再擦之後油亮又沒了
又拿乾布猛擦之後又亮了-_-"a
這是怎麼回是啊?我沒有淋茶湯啊...應該不適和尚光吧....
請余董或各會員前輩~解惑一下 謝謝
回覆3:請問"包漿"?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326-14:48
呵!呵!...高結晶的極品泥料就是如此...,當新品尚未沖茗時,拿乾布擦拭也會有亮光出現,...而當您泡過茶後再用乾布擦拭,更是光可鑑人!...惟,這種亮光卻經不起熱水或濕布的洗禮。
若您喜歡茶壺養得亮晶晶時,請一直使用乾布擦拭即可,...若您喜歡慢慢泡成晶瑩剔透之感,就請一直使用濕布擦拭照顧之...。(註:無論您用乾布或濕布擦拭,只要有沖淋熱水的動作,一樣都會有變色率的提升效果。)
答案:高結晶的極品級泥料就是這個樣!
回覆4:請問"包漿"?
發言人:0540 0326-15:55
請問〝高結晶〞是否會影響透氣性,這種結晶和加玻璃水、上釉有何差別?
回覆5:請問"包漿"?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326-16:29
說到主題之前,玩家必須先心理建設一番...
透氣性高,並不代表泡茶就一定會好喝,...反之,透氣性較低,也並不代表泡茶就會難喝,故老麻瓜時時說明,好的泥料需有“恰當的”透氣性!
也就是說,當練一團泥之時,除了外觀賣相及燒成製作等等的考慮之外,還要考慮一下日後這團泥是要走“敏銳明亮”的路線,抑或走“雄渾剛猛”...,或是“柔嫩秀麗”之茶湯品質等等路線,...故此時要頭疼而花心力地長期試驗(註),以抓出其間中庸且萬全的砂漿比率,這也就是老麻瓜所說的“'黃金比率”是也!
註:所以當要練一團泥時,為何要依各種砂漿比率及燒成溫度而不斷地製作試片並燒成即因此因。
含高結晶的純泥,其結晶於燒成後是呈“網狀結構”,而外加的玻璃水(粉),於燒成後卻是融入或覆蓋於胎表或胎裡,這是兩者間最大的不同之處!
還有一點主因大家不可忘了,...蓋若是泥料夠優夠純(含高結晶),怎會添加外物來“破壞本質”呢?
反之,就是因泥料太糟,根本無法直接販售時,才會不得已的藉助外物的添加來矇騙消費者呀!
故,結論是:泥料純正而優者,本身就是泡好茶湯的保證,故不需也不會添加任何怪東東...;而差勁低廉的泥料,就是因賣相不佳及泡茶難喝,所以才會添加外物來增添賣相,但其本質卻仍不會變、或使茶湯變得更糟。
所以加玻璃水的茶壺泡茶之會難喝,主因是“本質不良”,旁因才是“氣孔堵塞”。
回覆6:請問"包漿"?
發言人:0540 0327-17:05
再請問余老,這結晶是原礦就有還是在高溫燒結過程中形成的呢?
還有請問這結晶的成分是什麼呢?
回覆7:請問"包漿"?
發言人:0927 0327-20:38
余老:有沒有“和尚光”和“包漿”的圖片對比,讓弟兄們有更直觀的感受。
回覆8:請問"包漿"?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327-22:07

【左方為一般紫泥,成份雖純淨,但原礦之剖面無反光之細滑面,看起來即較為疏鬆。右方之紫泥礦,成份純淨,觸之光滑柔膩,剖面反光似鏡,結晶特高,百中選一之佳泥也!】

呵!呵!...老麻瓜既非礦物學家,亦非地質學家,故540兄此一問題似應由420&420-7伉儷回答才會更專業更深入,...惟今日他倆因有任務在身,恐無時間回答,所以老麻瓜也只好鴨子硬上架,濫竽充數一番了,...日後若420&420-7伉儷覺得老麻瓜的解釋有何誤繆的話,還望不吝指正,謝謝。


1.結晶是在原礦時即形成及含有,並非是在高溫燒結過程中形成的。在泛宜興泥系中(含紫砂、朱泥等),結晶是普遍存在的,惟“結晶多”者燒成後水色佳,“結晶寡”者燒成後枯燥死沉水色差!(註:結晶多寡的原礦對比,請參考上圖及說明,或請進入真壺大觀園的紫砂原礦介紹欄中瀏覽...)


2.結晶的定義:結晶就是形成晶體的“過程”,只要在晶體內其組成原子或分子按一定規則排列時,就叫“結晶”。也就是說“結晶”並不代表某種特定的成份或元素!


3.927兄的要求,過兩天老麻瓜會拍照補貼上,請稍候。

回覆9:請問"包漿"?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329-18:01

《左方為“包漿”的黑疾星,右方為呈“和尚光”的瀚墨泥!》

找了很久,終於在真壺找著一把堪稱有發出“和尚光”之壺為樣品,?...請看左方的黑疾星光芒似“毛玻璃”般,亮度與色澤十分均勻...,而右方的樣品,卻發出如玻璃或鏡片的閃亮光芒,且各轉折處都現出茶垢的屯積,致色澤與亮度不一,這就是“和尚光”!(註: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和尚光之壺,會把壺的原本色調全被茶色掩蓋,如紅色變褐色等...,因真壺手中沒有此種典型的和尚光之壺,故只好遷就應付一下囉!)
回覆10:請問"包漿"?
發言人:0540 0329-23:11
“透氣性高,並不代表泡茶就一定會好喝,...反之,透氣性較低,也並不代表泡茶就會難喝,故老麻瓜時時說明,好的泥料需有“恰當的”透氣性!”

可否麻煩余老說明一下這“恰當的”透氣性為何?
而不同的透氣性又如何影響茶湯的表現?
另余老說影響茶湯優劣的是泥料的本質,請問這好的泥料的本質所反映出來的是怎樣的特性呢?(亦即它憑什麼能孕育出好茶湯?)

嘻嘻!問題一堆!希望余老能為晚輩釋疑,多謝啦......
回覆11:請問"包漿"?
發言人:420-7&吳 0329-23:39
這個問題在前一陣子曾經熱烈的討論過,
當時也並沒有什麼確定的答案。
不過,最近經過一位研究遠紅外線產品的朋友提醒,
驚人的發現"真壺"的製作過程與遠紅外線產品的產製相當類似,
也曾有文獻指出紫砂壺有遠紅外線的效果,
如果連一般紫砂壺都能具有遠紅外線的功效,
那麼真壺所使用的原岩礦物更加豐富多元,
球漿使顆粒更加細緻,加上高窯溫的燒結,
遠紅外線的功效將更加的顯著。

在此一提,遠紅外線的諸多功效中,就包括改善酒質、水質。
回覆12:請問"包漿"?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330-13:49

1.咦?...540兄問:“恰當的”透氣性為何?....這,這不是剛在樓上的“回信5”說過嗎?現茲再列上供參考:當練一團泥之時,除了外觀賣相及燒成製作等等的考慮之外,還要考慮一下日後這團泥是要走“敏銳明亮”的路線,抑或走“雄渾剛猛”...,或是“柔嫩秀麗”之茶湯品質等等路線,...故此時要頭疼而花心力地長期試驗(註),以抓出其間中庸且萬全的砂漿比率,這也就是老麻瓜所說的“'黃金比率”是也!
註:所以當要練一團泥時,為何要依各種砂漿比率及燒成溫度而不斷地製作試片並燒成即因此因。
(註:簡而言之,所謂的“恰當”透氣性,事實上會隨著需求或原礦的不同,而並無一定的規則性。)

2.一般而言,透氣性較低,茶湯會較敏銳,透氣性較高,茶湯會較鬆軟。

3.呵!呵!...此題既有兩位專家回答,540兄面子可大矣...。

嘿!嘿!...540兄所詢之問題似乎皆近於古農真壺的商業機密喔,不過老麻瓜從來不怕別人帶種跟進砸大錢練泥,故就請儘管問吧!

回覆13:請問"包漿"?
發言人:0540 0330-20:00
感謝余老與420-7&吳的悉心回答,晚輩對對練泥一竅不通,又因興趣與好奇心的驅使才有這一串問題,絶對沒有刺探商業機密的意圖,還望余老明察!
回覆14:請問"包漿"?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330-20:35
呵!呵!...老麻瓜生來喜愛開開小玩笑,540兄別緊張,ccc...
回覆15:請問"包漿"?
發言人:0526 0331-13:59
余大曰:
當練一團泥之時,除了外觀賣相及燒成製作等等的考慮之外,還要考慮一下日後這團泥是要走“敏銳明亮”的路線,抑或走“雄渾剛猛”...,或是“柔嫩秀麗”之茶湯品質等等路線,...
.一般而言,透氣性較低,茶湯會較敏銳,透氣性較高,茶湯會較鬆軟。

余大 不知道小弟的這樣歸納對不對
大黃袍透氣性較高 茶湯品質屬鬆軟柔嫩一類
趙庄老朱泥透氣性低 茶湯品質屬敏銳明亮一類
那請問余大 大紅袍茶湯屬雄渾一類 則其透氣性或氣孔有何特殊之處嗎
可否解惑一下 希望這不至事涉真壺商業機密囉:P
回覆16:請問"包漿"?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331-20:58
喔!...砂漿比率所帶來的的透氣率,甚至影響茶湯“特性”的能力,只能算是一個小環節而已...;也就是說,同一種泥料原礦並無法因砂漿比率的不同,就能完全改變日後茶湯的走向與定位!(註:砂漿比率僅能進一步彰顯或稍事修正茶湯的走向,並無法使茶湯有立竿見影的改變。)
若單因練泥的砂漿比率之不同就能改變茶湯的話,老麻瓜豈不輕鬆多了,蓋若前者論調成立,那隨便找一種既多又廉、既好做又好燒的原礦,只要砂漿比率稍事調整一下,不是就萬事ok了嗎?...若真能如此,老麻瓜也不用為泥消得人憔悴矣...
就泛朱泥系對茶湯的影響而言:
黃色系,主柔軟細膩。
綠色系,走清甜甘潤的路子。
藍色系,公正清和!
紅色系,敏銳明亮而凝甘!
褐紫色系,靈動醇實。
大自然的原礦為何會這樣呢?...老麻瓜因一路走的是泥料應用科學,所以莫宰央!
而據420&420-7推測,應為各種色系的泥料,因各具不同種類之遠紅外線,所以對茶湯產生不同的影響所致。
回覆17:請問"包漿"?
發言人:0522 0331-21:08
各位前輩容小弟岔個題,古農的壺,土好,工手佳,窯溫足,而余大曾說以前有很多壺的窯溫都不足,小弟很好奇若把這些壺的溫度燒足,是否就可以將宜興紫砂泡茶獨步全球基本水平展現出來呢?
回覆18:請問"包漿"?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401-14:34
嗯...,這麼說好了,如果要把燒不足火的壺再入窯燒老的話,當然可以!...但卻無法逃避毀損一部份的命運(也就是燒成率)。
因要把之前燒不足火的壺再次入窯燒老,則必須將這次的窯溫超越上次的窯溫始能竟功,...二來,經使用過(或碰過水、甚至有手汗接觸過之壺),再入窯重燒的話,燒成率會變得很低。
回過頭來說,...若泥料的本質本就非良品,或壺沒精加工的話(壺表若沒精加工,則茶湯會較渙散),就算燒足了火,也頂多讓茶湯擁有不良泥料的低水平,或超越燒不足火的壺一些些而已...。
換句話說,若不管甚麼泥料,只要把火燒老就會泡茶好喝的話,泥料不就太無趣了嗎?...若果如此,老麻瓜也不會一年到頭挖空心思找原礦,想要突破再突破,精益再求精了!
所以“泥料本質、精加工手法、及足夠的窯溫”,才是保證好茶湯的要素,缺一則遜色矣...。(尤其是泥料的本質更是最大的要素!)
回覆19:請問"包漿"?
發言人:董政豪 0720-14:29
請問玻璃水有毒嗎經過高溫窯燒出來之後會有毒滲透出來嗎
回覆20:請問"包漿"?
發言人:1184 0730-16:17
不要去買有加玻璃水的壺就好啦!
© 2025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